今东来之商人,更多的是运载工业产品而来,虽然因为南国本地货的竞争,利润低了些,但总比运载鸦片时不时就遇到烦好上百倍。
而南国,渐渐恢复了鸦片战争前xx吸纳白银的能力,曾经靠着掠夺美洲贵重金属才能东亚东南亚贸易体系的欧洲人发现,时光仿佛又倒流回若年前,xx与欧洲的贸易又逐步出现了顺差,若不是近些年南xx出现采购西洋机器的狂,只怕这种趋势会极为明显。
已经有警觉的欧洲人哀叹,如果东西方贸易海路通再得不到根本的改善,在不远的将来,欧洲人将会彻底失去远东市场,前往远东贸易的商人将会发现以往的贸易链条碎裂,当把大批茶叶和丝运回欧洲时,却发现我们没有商品可以与之对等换,只能用大量的白银和黄金来支付差额。
随着欧洲人的哀叹声,本来已经渐渐在伦敦受到冷遇的xx债券又渐渐活跃起来,对于商人、投资者个人来说,自没人理会这种高瞻远瞩的呐喊,xx前景光明,投资下去自然有利可图。
当然,危机危机,有机遇,自然也有危险,已经有英国人开始研究在印度培育茶树,以打破xx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垄断,同时去年立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加快了开凿运河的速度,越来越多的xx人被强迫的投入到运河修建中。
对于这些情况,叶昭略有了解,也知道本世纪末,正是因为印度茶和锡兰茶在英国市场打败了xx茶叶,使得xx经济和对外贸易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
现今欧洲人早早的就开始了在印度培育茶树的实验,对于xx自然是及其危险的,就算xx可以摆对茶叶贸易的依赖,但其利润,叶昭可不想早早放弃,是以叶昭已经代内务,派出人手乔装英国商人的仆从,前去印度了解情况。
xx情报间谍和秘密,从活动范围到应用之广泛,现今可说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没办法,国人谁不知道国共争雄时间谍的重要作用?对于叶昭来说,情报部情报网络的建设一直都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至于苏伊士运河,实则叶昭都想参进去,奈何英国人法国人必定不想xx人染指,不过这条运河,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也难以完,暂时可以不用顾虑。
胡琢磨着,叶昭被让到了首座,杰克逊、英国领事希尔顿、法国领事艾棠等坐在叶昭身边,同摄政王叙话,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几国领事都想从摄政王的只言片语中猜测南xx政策外的意图。
尤其是英国领事希尔顿,前几日,英国领事馆收到南国外务部公文,言道暹罗国正式与南xx确立起朝贡,是以不列颠王国同暹罗国的通商谈判,可在广州进行,xx愿意竭力相助,为双方签订的条约提供保障,同时助两国签订公平公正的贸易条约。
这是一个很清晰的信号,xx希望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南洋各国事务中,作为南洋数国原本的宗主国,xx历来对南洋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甚至国内战争失败的残兵败将亦或华人海盗都时常在南洋立国。越来越对南xx变化感到惊异的希尔顿,对南xx政的照会自然不能不审慎对待,他已经连夜给新嘉坡发电报,了解与暹罗订约的情形。
不过新嘉坡方面很快回电,言道不必理会xx人的想法,南xx不过继承了xx政一贯好面子的作派,其与南洋的朝贡国联系极为脆弱,对朝贡国的支持相信也是在最低限度范围内。又请希尔顿领事安xx人,但也要令xx人知道,英国人有权与南洋任何一个国贸易,而不需要第三国的批准和指手画脚。
希尔顿也只能心下叹息,南xx可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而是越发表现出对海洋贸易之兴趣,若不好生安,只怕早晚生出事端。
此刻坐在叶昭身边,希尔顿犹豫着,xx话道:“王殿下,关于鄙国与暹罗国的贸易易……”
叶昭摆摆手,说道:“今日不谈公事。”本就知道外务部会讨个没趣,虽然外部一些官员义愤填膺,但叶昭却不会一笔笔账记着,在心里谋划什么复仇大计。国力如此,无可奈何,总有云开见月之时罢了。
希尔顿只好笑了两声,将叹息咽进了肚子,帝国的傲慢,只怕早晚会自酿苦果。
……
在上海的谈判,英法美三国果然很快又积极的参与进来,听闻下给北朝官员施加了的压力,俄国人舰队不得不驶离上海,北上罗斯托克,甚至在辽东半岛建造修船厂以及停泊码头的xx也因为英法的反对而不得不搁浅。
而南国步兵团在上海近郊架好了火炮,一副准备攻城的架势,可把英法工部局的董事们得跳脚,轮番去拜访杜翰,就差架他来签字了。
1859年9月底,南北双方终于在上海达协议草案,只等六王与摄政王御览朱批,在草案中议定,上海归北国所有,但严禁南北双方武装入境,上海江海关由南北双方共管,关税分配以万国货物南下北上为准,又南北货物自由流通,双方皆不征收入境关税。
叶昭对于条约是极为满意的,不但拿到了上海的关税权,最重要的就是双方商品自由流通这一项,使得整个xx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