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个太监闯世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安装火炮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建造时有些不计工本,不但耗用了大量优质的北方橡木,比其他战舰更为坚固厚重,全船涂画以巴洛克风格的色彩,以及众多的雕塑从船船到船舰,从内至外,各种雕像和装饰件共有数千座之多。

    从船船开始,便是一头作势跃起的雄狮,长约3米,其前爪拱托着刻有“瓦萨王朝”字样的纹章,雄狮身后有诸等神怪精灵。船舶两侧各装饰有旧尊雕像,那是罗马帝国的历代帝王。所有舱门的框柱以及檐板都装饰以浮雕,在舱室内也施以雕画。连红色的炮窗内侧。也雕制了怒吼的金色雄狮头像。和那个时代的其他巨舰一样,“瓦萨”号上最为壮观的艺术杰作,是位于船舰楼上的浮雕群。舰楼顶端是两头身披长发,爪托皇冠的鹫头狮身兽。皇冠下是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的雕像,再下是瓦萨王朝历代国王的雕像,然后是古斯塔夫?;阿道夫家族字母缩写。而在这群雕像之下是刻有两头站立怒吼的雄狮所护卫的瓦萨王朝纹章。在舰楼窗户之间和两舷睹望台上还安置有各种雕像旭余尊,既有身着盔甲的威武骑士、手持盾牌和刀剑的罗马帝国士兵,也有婀娜多姿的美人鱼和天使。这一切使得这条战舰不仅仅只是战争武器,更成为了一座飘浮着的艺术宫殿。

    “瓦萨”号的设计和建造,耗时将近三年,当它终于从船台上滑向大海的时候。已经和原始设计图上的那条船大不一样了虽然从外表看来确实美观了许多,火力也强大了许多,但变化远不只是这些。这条船被无端端地加高了一层甲板,又多装上了几十门沉重的青铜炮,这一切使得它的吃水深度超出了原来的设计,而整船的重心也大幅上升。这让设计师们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增加压舱物把重心降下来,那么船的吃水会进一步超标;如果不增加压舱物,那么船就很容易摇晃,严重的话,就可能导致侧翻。可是在国王严厉的督促之下,大家都噤若寒蝉,一声不吭。于是,这条船就这么带着满身问题,头重脚轻地下水了。

    下水之后,“瓦萨”也接受了检测。当时惯用的稳定性检测是这样的:以三十名身强力壮的水兵,排成一行,快速地从船的一侧跑到另一侧,就这样反复跑,以人工方式模拟海上的摇摆频率。可恰的“瓦萨”先天不足,水兵们才跑到第三轮,船就晃得很厉害了,只好打住。

    那年头真是黑暗,欺上不瞒下的风气居然连淳朴的瑞典王国也是有的,虽然技术专家们心知肚明,但国王那里却依然一无所知。

    六十四门青铜炮被拖上了船,这些炮重达一百吨,另外船上还装载了一百二十吨的压舱物。几百号船员也登上了甲板,啤酒、咸肉、脖鲫鱼、面包干、绳索、炮弹、火药、备用木材、工具”,各种必备品纷纷被装上船,水线也一寸寸地往上升。在风平浪静的港湾里泊锚,这似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镯年8月旧日,在微微的西南风中,“瓦萨”号终于准备出海了。王宫对面的码头上,人头攒动,传说严肃的古斯塔夫国王也亲自到场观看。“瓦萨”号设计可载一百四十五名水手,以及三百名士兵,但启航那天,船上只上去了二百五十号人,其中还有些是妇女和儿童,毕竟这只是一次试航,所以船员们也大大咧咧的,连两舷本应该关闭的炮窗门也打开着,任由无关人等在那里向岸上的亲友挥手致意。

    “瓦萨”号在欢呼声中缓缓离开了岸边,然而还没有驶出一海里远,战舰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升起主帆,便有一阵大风刮来一在海边,这样的风是常见的,岸上的人也都这么想。“瓦萨”号的船身随着风向倾斜了一下,随后缓缓地回正,然后又一次向右舷倾斜。船离岸是如此的近,以至于大家都清楚地看见海水在战舰倾斜的那一刹那,从敞开的下层炮窗中涌入船舱。进水增加了额外的重量,使吃水线上升。从而又使得更多的炮窗进水”

    这条伟大的战舰,就这样,在围观者们的目瞪口呆中,大摇大摆地沉入了三十来米深的海底,离最近的海滩还不到一百米。船上的二百五十个人中,有五十个人不幸淹死。尽管瑞典人抱怨说他们请来的荷兰设计师缺乏经验,但谁都知道这桩豆腐渣工程主要还得要归咎于圣上的瞎指挥。所以虽然锦衣卫也装模作样地抓了些人来问口供,但最后居然无人获罪。

    从此,这条当时世界上石诬人讨战舰。便直静静地躺在斯德哥尔摩海底的淤泥军。捣蛋鬼们总是不肯让它老人家清闲。倒霉的“瓦萨。就沉没在王宫对面,高高的桅杆伸出水面,搞得大家天天都可以看见它。

    国王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便下令锯掉了“瓦萨”号上伸出水面的桅杆。馏间,有好事之徒找到沉船,从船上打捞出了绍门青铜大炮,随后又任由它沉寂了近三百年。到哟年,瑞典政府大费周章将沉船打捞出海,又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将其修复,并建立了一座博物馆专门保存这条古老的战舰,从此这里便成为斯德哥尔摩最负盛名的景点之一。

    “瓦萨”号的战舰生涯,成为历史上最具喜剧色彩的故事之一。然而造化弄人,三百多年后,耸年遍布四海的如林桅插都已化作朽木灰土,偏偏这条留下天大笑话的“瓦萨”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十七世纪古帆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