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衣夜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23章 以彼之矛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23章 以彼之矛

    “这样么?走,厅里叙话。”

    罗佥事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大袖微拂,当先行去,风度翩跹,当真是谦谦君子,温良如。萧千月温驯地跟在他的后面。

    厅中正煮着茶,现在虽然制茶工艺不断改进,茶然神往,思绪似已沉浸其中,脸上神情徐徐变幻,或悲或喜,难以名状。萧千月静静地站在一旁,他知道,画上那位白马的鹅帽锦衣的校就是罗佥事的父。

    “那时,我父还是仪鸾司的一个校,近三十年来,朝廷上风风雨雨,锦衣卫起起落落,先后几任锦衣卫指挥使都身遭不测,直至如今我锦衣卫权柄尽去,形同虚设,唉……”

    房中一时静默下来,因这一幅画,二人的思绪都似沉浸在回忆当中。

    洪武元年,御前拱卫司改制仪鸾司,执掌宫廷礼仪,皇帝祠郊庙﹑出巡﹑宴会和内廷供帐等事务。从那时候起,仪鸾司中许多忠心耿耿的卫便一个个地人间蒸发了。

    仪鸾司里的几个喽啰,无论生死去留,外廷的高官们怎么会在意呢,从那时起,这些消失的仪鸾司卫们便走上了一条艰辛的的道路,有的远赴漠北,为草原上的一个行商、一个牧民,在那艰苦的地方扎下根来,为大明搜集着古人的军情谍报,有的为朝中大臣的丁仆,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防范他们与外敌勾结或贪污xx……

    锦衣卫是皇帝手中的一柄利剑,这柄剑杀戳重了,便受到天下人的唾骂,没有人去追究真正控制着这柄剑的其实是它的主人。人人骂它是鹰,是败坏纲纪,摧毁朝廷栋梁的凶器,或许锦衣卫的高官们为了一己,为了迎合上意,制造过无数的冤假错案,可是不可讳言的是,在这群“败类”中,同样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大明臣子,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付出了一生的岁月,他们只是在忠心耿耿地执行着皇帝给他们的使命。

    这支秘谍队伍,自一开始就是由罗克敌的父掌握着的,每一个员都是他的父手挑选的。无数个岁月过去了,曾经显赫一时的锦衣卫现在已明存实亡,但是对这支秘密力量,罗两父子一直不遗余力地维持着,哪怕是在锦衣卫最困难的时候,他们都竭力保证这支秘密队伍的经费供给。

    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骧,原为管军千户,积功擢升为军指挥佥事。追随朱元璋从定中原,进指挥使。滕州段士雄造反,骧领兵平叛。后又受命至浙东打击倭寇,斩获甚多,累功擢升为都督佥事,继而执掌锦衣卫,典诏狱。受帝命,一手导演了坐胡惟庸谋反案,后来为平众怒,又被朱元璋推出去斩首,做了胡惟庸的垫背。

    第二任指挥使蒋瓛,这哥们儿和他的前任下场一样,在皇帝陛下耳提面命之下,一手策划了蓝谋反案,将这个骄横狂妄却也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诛杀之后,被腹黑的老朱一杯毒酒搞定。

    因为两任指挥使都是暴死,谈不上什么正常的接,所以继任的指挥使根本已忘记了这些隶属于锦衣卫,多年来死心踏地地受命潜伏于外的秘谍,可是指挥佥事罗克敌没有忘记,他接任了父的官职,也同时接手了这支秘密力量。

    缅怀的情绪只是一刹那,他的目光便锐利起来,一如两柄出鞘的宝剑,他回身坐下,说道:“这个杨旭又了什么,你说吧。”

    萧千月连忙道:“是。属下奉命一直跟着他,在途经中都凤阳的时候……”

    萧千月把夏浔一路南来所遇种种,直至昨晚发生的“不留”事件说了一遍,罗克敌静静地听着,微微颔首:“此人自有此人的打算,看来他也看得出,扳倒了齐王,他也跑不了。这个人,很有头脑。”

    他吸了口气,站起身来,负手在厅中踱着步子,说道:“从朱传回来的消息看,这个人与冯西辉、张十三、刘旭之死,必然有着重大,从他这次籍的机会,离青州这场风来看,也是如此。虽然安立桐说已有凶手自己招认,本官心中依然存疑。”

    沉默了片刻,他又道:“不过,这倒没有,如果这些事真是他做的,我倒是更想用他了。我想用他,他逃也是逃不掉的。”

    他转过身来,看着萧千月道:“我锦衣卫无数兄弟为朝廷竭死效忠,如今圣上刀枪入库,锦衣卫辉煌不再,诏狱,如今是老鼠为患,我锦衣卫上下,重又了对着任何一个王侯大臣都要点头哈腰的人物。那些多年来被安排在遥远的地方,整日命悬一线忙碌奔的秘谍们连养糊口的钱都要发不下去了。”

    他地吸了口气,又道:“我们被抛弃了,被遗忘了,可我们本不该是这样一种结局!青州之事,虽然冯西辉等人身故,杨旭又跑到了江南来,幸好他们还是把最后一步完了,接下来,本官就得等机会向朝廷进言了。只是……今上对皇子最是宠信,如果本官向皇上进言,必以离间之罪重处,能倚赖者,唯有皇太孙。而皇太孙现在还未柄政,所以,机会还得等。”

    萧千月道:“是,那这个杨旭怎么办?”

    罗佥事道:“这个人不蠢,一点都不蠢,他不是那种气一涌,就些帐事来的莽夫。管他,眼下么,只管冷眼旁观,我相信,他一定有他自己的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