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衣夜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51章 三位大人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51章 三位大人

    福州的晋安河是宋朝时候挖掘出来的一条护城河,这条河蜿蜒东去直通大海,南洋一带的商船都是经由这条河直接驶到福州城下的乐游桥码头,在这里登岸卸货,通关勘合。

    不过,这一天,远远的来了一条大船,jia在许多大商船中,靠了岸一经检查,既没有关防也没有斟合,市舶司的人马上警惕起来,就连船带货一起扣下,这时岸上才下来客人,竟尔拿出一封国书来。

    市舶司的人打开一看,只见上边绿绿的图案中,用汉字写着国书的内容,大意就是琉球山后国的王xx殿下与王妃娘娘奉国王之命联袂来中原,向xx天子朝觐献礼云云。

    市舶司一见对方的身份竟是异国王子和王妃,代表该国国王朝觐本国天子的,却也不敢怠慢,连忙就迎进了驿馆,验收他们带来朝觐皇帝的货物,拉出清单之后,便飞呈报京师,同时安排山后国的王子、王子妃及其一众从员们住下。

    做为一个异域番邦国,山后国的贡物还是比较丰富的,计有彩绘织物十匹,南海沉香木屏风一对、绘画五幅、螺钿五爪龙漆瓶一对,另有紫金十锭。

    山后国王子叫贺天羊,王妃叫萍,两个人的打扮颇有唐风遗韵,但是已经改了许多,非常接近大明服饰了。此外他们还有男随从十余人,其中只有一名是随行官员,叫寻夏,官任山后国承直郎、仪卫使。

    按照琉球官制,一品王彩织冠,二品紫帽是勋官;三品为始至七品,共戴黄帽赴朝端;品官并杂职,总是红帽一样看;惟有吏戴绿帽,平民青帽制不刋。所以,一脸大胡子、憨态可掬的承直郎寻夏是青袍黄帽,除了他,其他吏个个都是穿蓝袍、戴绿帽。

    太监?当然不可能。

    夏浔可是谢谢的男人,且不说他要是刮了胡子会不会更容易被人辨认出来,光是让他娘声气的扮一个,谢谢也是不乐意的。

    在来双屿途中,谢谢的月事已经净了,两个人就在飘摇的大海涛之上,完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要说夏浔这两位娘子,彭梓祺的第一次是在漫天大雪中,平峦山川下;谢雨霏的第一次,却在风万里下、万顷涛中,一山一,一风一雪,当真是好一场风雪月,好一副山美景。

    自男人的威风,谢谢是知道的,在她的舛妙舌之下,夏浔不堪一击;可要真的扳鞍上马,谢谢却也受不起他的伐挞驰骋,她的身子非常,如果不籍口舌之助,最后总得央求梓祺解围,这才能软酥软如泥地躺在那儿喘口气儿。对自己男人的雄风霸道,她可是又又怕,两个人新婚燕尔,正在如胶似漆的时候,哪肯让自己男人扮个太监内宦,想想都不得劲儿。

    金陵那边得到福州奏报之后,很是欢喜。

    济南被围三个月,朱棣出于战略考虑主动退兵,济南之围得解,却被朝廷方面宣扬为大捷。一班士子文人挥毫泼墨,树英雄、赞战绩,夸得团锦簇。

    其实只是济南之围得解而已,而且是在对方主动退兵的情况下,却被朝廷单方面宣扬了一场大胜利。在他们的描述下,一直守在城里、俟到对方主动退兵的朝廷官兵英明神武之至,而围在外边进退主动的一方却是狼狈不堪、焦头烂额,了重大挫折,折损了无数人马。

    这种宣传,为朝廷争取民心士气确实起到了的作用,因为平民百姓知道的消息毕竟太少,只能是朝廷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这一来,朝廷方面尝到了甜头,大捷战报开始不断宣告天下。

    朝廷收复了禹城,朝廷收复了平原,朝廷收复了德州,朝廷收复了沧州,朝廷收复了河间……

    总之,朱棣的兵马退出哪儿,哪儿就被朝廷收复了,是不是人主动放弃的你别管,邸报上说的就是朝廷收复,收复嘛,自然是……,对吧?

    朝廷注意到了掌握喉舌的甜头之后,特意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恰在这时,又有外国使节跑来朝觐,你说这是不是天朝皇帝德被四海、威加宇内,诸夷宾服之兆呢?

    其实最先到的外国使节并不是夏浔这西贾货,而是货真价实的他国使者,这些人刚到杭州湾,也在等着进京朝觐呢。他们是幕大将军足利义满派遣来的使者。

    足立氏在大明立国之前,就占领京都,废黜了后醍醐天皇,拥立徒有其名的光明天皇,自称征夷大将军,在京都的室町设立幕了。明朝建立以后,足利幕便向大明称臣纳贡,不过因为足利幕剿除倭寇不力、后来又有人掺和进了胡惟庸谋反案,惹得朱元璋龙颜大怒,对的朝贡做了诸多限制以示惩罚。

    如今洪武大帝xx的消息足利幕那边刚刚听说,一听那个不太好说话的犟老头儿,足利义满大为欢喜,赶紧又派了使者来,这次来,还不算是公开的朝贡,因为他们这次来只是探听朝廷意向的,如果朝廷有意接纳,他们就正式派遣国使,再次向大明称臣纳贡,以换取朝贡贸易的开放和优惠。

    毕竟,足利义满在如今算得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人物,他不先探探大明的意思,就冒冒失失地正式派遣使者来称臣纳贡,万一xx皇帝秉承朱元璋那老头儿的遣旨,根本不予接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