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衣夜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575章 欲擒故纵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75章 擒故纵

    夏浔对乌古部落的安置异乎寻常的重视,因为他想以此为试点,趟开一条全新的道路。

    要想发展辽东,不管是先从经济、还是军事着手,农业都是最重要的基础,不容忽视的基础。如果把辽东辟为一个大牧场,那它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固然由于天气和降雨量的原因,北方农业发展不如南方,可是一亩地的收,还是要远远高于一亩地大的草皮所能饲养的牛羊给人类提供的食物。

    再者,辽东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只要农业发展起来,随着利设施的建设、对比较适应北方气候的农作物的探索和研究,农业收比现在还是会提高许多的,那时农业必将为北方人民主要的粮食来源。

    可是人们对固有的生产模式,是有着的依赖和信赖感的,你想强迫一个自由民放弃他熟悉的、信任的生产模式,去持一项他全然陌生的工作,其阻力之大都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些俘虏则不然,他们是战争的缴获品,原本只有被贬斥为这条出路,现在夏浔把他们编户为民,叫他们放下牧羊的鞭子马的杆儿,去扶犁荷锄学习种地,这总比当要强吧?所以用他们来做试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一旦对乌古部落的切割分散、编户为民、重新安置,务农耕作获得功,不仅可以探索出一条加快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融合的道路,而且对那些哪怕守着一块贫瘠的草场,所牧牛羊只能勉强糊口,依旧不肯或者不敢冒险去尝试农耕的牧民,将是促使他们改变的最让人信服的理由。那时不用你去,现怕例子摆在那儿,他们会主动放弃自己落后的生产方式。

    同时,这些乌古部百姓安排好了,也能更多的部落归附,而且这种归附将不再是以意义为主,不再是只为帝王将相添光添彩,现的功模式摆在那儿,我们在接受他们的同时,还要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文明,让他们彻底的融入我们。

    当那些原本辛苦游牧,却还不能填饱肚皮的牧人可以定居下来,可以不用四处奔,不用亡命徒般地去打劫舍,就能吃饱穿暖、过上稳定的生活,他们将为更多牧民向往、追求的目标。同样都是牧民,你能行,他当然也能行,人们就会自动自发地蜂拥而来了。

    所以夏浔对此异乎寻常的重视,他自主持这件事,这一万多人口要以为单位全部打散,要安置在哪些地方,要提供哪些必要的生产工具,要由哪里的农民协助他们完垦荒、种植的过程,用什么手段保证这些熟悉农耕的百姓愿意做这些牧人的,在农业产出之前如何保障这些牧民的生活……

    如此种种,每遇到一个问题,夏浔都要召集幕僚,群策群议,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拟定详细的作章程,每一条政令发出去,都要有人执行、有人监督、都要有专的款项支度,于是刑科、工科也相继xx出去,开始招兵买马,进行扩充。

    行政衙的设立,渐渐为地方上的迫切需要……

    ※※※※※※※※※※※※※※※※※※※※※※※※

    就在这种忙碌之中,凡察再次出现在夏浔的面前。

    这一次,凡察的傲气然无存,他低声下气地把他们的部落所遇到的困难向夏浔合盘托出,再三强调他的兄目前处境十分危险,如果不能及时离开鞑靼人的势力范围,很有可能就要为斡赤斤土哈的替罪羊,会被震怒的阿鲁台太师处死。

    夏浔这才明白哥贴木儿迫不及待地要投奔“光明”的真正原因,他仔细思索了很久,对于哥贴木儿的投靠,他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他想要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只把哥的一个部落拉过来,那就太可惜了。十个明刀明枪的敌人,也不及一个隐藏在你战友中间的敌人危害更大,为什么不让哥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他所掌握的情报,北元分裂以后,北元大将阿鲁台和雄踞西部的瓦剌部贵族为分裂后两个国的真正掌权者,他们都不是黄金族的人,于是各自拥立了一个黄金族的后裔做傀儡,继续为了地盘和人口打打杀杀。

    由于瓦剌位处西部,与大明直接接壤的区域极,而且接壤地区恰恰也是大明最贫穷落后的地区,荒无人烟的西部,因此在瓦剌鞑靼之前,与大明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不大,所以大明目前的主要敌人、辽东最直接的威胁,仍旧是鞑靼。

    如果辽东能够打垮与自己最接近的斡赤斤土哈所在的万户,将它的军力大幅度削弱,鞑靼是没有力量从其他地方再调拨足够的人马过来补充的,因为目前对他们威胁最大的不是大明,而是瓦剌,这样辽东就可以在很一段时间里和平时期,把力放在经营大自己上面。

    这段时间,辽东就可以利用瓦剌牵制鞑靼,先行解决自身问题,等到辽东经营得铁板一块,切切实实地掌控在大明手中时,来自于草原的威胁就不问题了。

    鉴于这一战略目的,已然决意投靠大明、目前又属于鞑靼阵营的哥贴木儿就有大用处了,如果他能充份发挥“反骨仔”的用处,辽军明军就可以相对较的代价,得到相对更大的利益,将有数万辽东将士,不必为此而埋骨草原。

    想到这里,夏浔的心志再度坚定下来,他对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