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三五两俱分尸,号令所过,官司纵容,一体治罪”
说贸易了,就是派遣辽东出公差的人员想带几斤辽东土特产回去给人尝个鲜,都是杀头的罪过,待建文、永乐时候起,贸易的规矩已经松懈,可是官员属参与经商,依旧是为人诟病之处,夏浔也不是不知道这容易造贪污腐化,可他眼下要调动一切力量,把他们的惰变积极,不能不让他们沾些利益。
有的贪,总比大都一无所有,口袋里比脸还净好一些吧?凡事有利必有弊,随着经济的繁荣,必然也会滋生一些不好的现象,这些可以通过完善法制来逐步解决,而不能因噎废食,为了防止贪弊,脆大都穷得一二净,无从贪起好了。
可这些意思,有的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他上次上书的时候,也只是委婉地说明了一下现在需要官民一体参与的必要,如今有了皇上这句话,总算彻底踏实下来了。
夏浔颔首道:“皇上英明,只是这监督、执法之事在关内宜办,在关外,就难如登天。这里没有行政司法衙,只有挂靠在兵备司下边的六科,每科只有猫三,就算出七手八脚,能办得了甚么事?再说,他们本来就挂靠在军队,能监督得了军中将领们违法纪之事么?”
黄真笑眯眯地道:“我的国公爷,您就别诉苦了,皇上说,复立衙,乃是一件大事。若废而复立,立而不稳,将来再度裁撤,那朝廷威信就然无存了。可国公所言也是道理,而且皇上也希望,辽东能够重新设置吏流官,以牧地方,所以皇上这里还有一道旨意,是要国公设立辽东幕的。”
黄真说着,从袖中出一卷黄绫画轴,郑重地捧在手上,递与夏浔。
夏浔接过,心中一片茫然:“幕?那不是人搞出来的意儿么,我xx也有幕么?”
他却不知,幕在xx古已有之,明载于册的是汉代,而且汉代对这种制度的称呼就叫幕,后来改了名字,制度还是一样的,唐代的藩镇就是幕的一个极端代表,幕的基本特征有四项:一、便宜置吏。二、财政上的自主权。三、军功赏罚的自主权。四、军事上决策指挥权。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官署和官吏。自秦汉以来,幕的权力有时大有时,后三项权力时不时的会有其中几项收归朝廷,可是第一项是必须保留的,只有这一项制度存在着,它才可以称之为幕。
幕制度在宋朝的时候基本取缔了,官吏任免权全部上收朝廷,说是基本取缔,是因为一些特殊地区,仍然有幕,比如宋初戍守边疆的折,就是自行任免官吏,而且到了北宋中后期乃到南宋时期,这种制度也未完全杜绝。
建炎年间,由于宋辽开战,朝廷诏“河北招、河东经制及安等使,皆得辟置将佐官属;行在五军并御营司将领,亦辟大使臣。诸道郡县残破之余、官吏解散,诸司人填阙,皆先领职而后奏给付身。于是州郡守将皆假军兴之名,换易官属”。
南渡之后就更不用说了,这军那军的,哪没有自命将吏的权力?顶多事后报备一声。本来的历史上,明朝也是有幕存在的,抗倭将领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都曾招幕人以为幕客,佐理军政事务。只是同前代不同,这都属于临时的差使,有职无署,事了即撤。
朱棣不想冒冒失失地在辽东重新开辟官署,以免立不住脚,重又裁撤贻笑天下,但是面对夏浔禀报的情形,也知道这是在辽东复立官署的极好时机,所以便想出了这个折衷之策,立辽东幕,进一步放权给夏浔。幕官署若站不住脚,那只是辽东总督个人的行为,如果站住了脚,朝廷一道诏书,幕的官署与官吏,就摇身一变了朝廷的衙。
“我这位连襟还聪明x,这么谨慎的招术,既可以解决辽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旦失败,又没朝廷什么事儿……”
夏浔捧着圣旨咂巴咂巴嘴儿,忽然想起了电影《碟中谍》的典台词:“如果……,政将不会承认与此事有关。这个录音将在五秒后销毁,祝你好运……”
情人节,不能送给大,那就……加送一更吧,最后60分钟倒计时了,祝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