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衣夜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641章 神仙打架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41章 神仙打架

    “通判大人,您来了!”

    一见赵子衿,百味楼的汪上清汪老板就赶紧迎上来。这百味楼是涿州酒楼中的老字号,据说最早可以上溯到北宋年间,当时开封的千金一笑楼在汴河边上开得有一百味坊,后来在这儿开了一分号,便是如今这百味楼的前身了。

    赵通判沉声道:“,本官今日宴请一位贵客,去,把你们最拿手的好菜,依样上来。”

    赵通判头一回接待这么大的官儿,不免有些紧张,那汪掌柜的却错把他的紧张当了凝重,当下不敢多说,连忙答应一声,便退开了去。赵通判又追着叮嘱了一句:“未得传唤,进来!”

    赵通判把夏浔让进雅间,请他上坐了,听了夏浔吩咐之后才敢欠着身在下首坐下,夏浔道:“本国公奉旨经略辽东,如今回京复旨,其它一事等,概与本国公无涉。只是,今日于涿州城外,恰见一伙巡捕与锦衣卫大打出手,虽说事情与本国公无关,却也不能置若罔闻,因此请你赵通判来,只是了解一下,你紧张。”

    赵通判连忙欠身道:“是,国公动问,下官自然知无言,不知国公想要了解些甚么?”

    夏浔道:“那尹盛辉、肖祖杰,都是甚么人,因何大打出手?”

    夏浔直接点出这两个人的名字,便是要叫赵通判不清自己知道了多少,言语之间不敢有所隐瞒。他可不会以为单凭一个国公的身份,便能叫人知无不言。一省官、一军之帅,乃至一国之君,叫一个端茶递的厮唬,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赵通判神果然更加谨慎,他往前探了探身子,斟酌着道:“回国公,这肖祖杰,乃广东南海人氏。善断刑狱,执法不阿,人称冷面寒铁,如今在都察院,任巡按御使。尹盛辉原是上二十二卫的军官,如今乃是锦衣卫中一员千户,纪纲纪大人麾下的一员吏,甚得纪大人赏识,常赴各地公!”

    赵通判从夏浔的神和语气,看不出他更关心哪一边,便多了个心眼,两边都夸,谁也别忙着得罪。这样一来,他看似不偏不倚,实则那话不免就打了些折扣。

    这肖祖杰,的确是一个吏,尤其善断疑案。此人许多办案传奇故事曾流传于天下,比如有一天,他巡理浙江刑司,途经一处,忽见那里有许多飞蚋,出于职业习惯,肖祖杰立即察觉有异,便叫人循着那飞蚋行迹追看,果然在草丛中发现一具腐烂的尸体,尸体上还有刀伤。

    肖祖杰在死者身上找到一把钥匙和一个木质印章。而此印章是当时通行的商号印章,肖祖杰据此推测死者是被强盗见财起意而杀。到达任所后,他立即派人找寻和这个印章相同的印记,不久就在一个布商贩卖的布匹上发现了相同的印记,一经审讯,果然是他见财起意,杀死死者。

    还有一次,为了查找一个贪官的证据,他扮作外乡人,故意犯案被抓进大牢,从狱中囚犯,掌握了许多那贪官的罪行,从而将他法办。这肖祖杰虽在大理寺为官,却生活简朴,为人清廉,故而官声极好。不过如果公允地评价一下,那么这肖祖杰其实和陈瑛一样,都是酷吏。

    酷吏和佞并不能划等号,许多酷吏,不畏权贵,专与豪强作对,政绩大多都相当突出,他们大多是在司法上面有建树,而且为人相当清廉,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是佞吗?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酷吏,是因为三个特征:

    第一:他们用刑,而且用大刑;第二,他们“除恶务尽”,一旦犯到他手里,绝对会往死里整你,而且株连,但凡有所牵涉的,谁也跑不了,一旦有案子犯在他手里,必须得搞得轰轰烈烈,天下皆知,如同搞“”;第三,就是唯法至上,扫恶务尽,不惜良莠并除,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利益。

    像这样的酷吏,哪朝哪代都不缺少,汉武帝时、武则天时尤其居多,说白了,他们这就是一种投机,不拉不结派,只利用眼球的表现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心意,得到仕途的发展和贤名。可这样的人一般一开始能跃然而出,青云直上,为名星,最终的结局往往都很悲惨。

    肖祖杰就是一个酷吏,他政绩突出,有罪必究,一究一片,谁的面子都不给,因此得了个“冷面寒铁”的绰号。据说京城里谁孩儿哭闹不止,只要对他说“冷面寒铁公来啦!”就马上不敢再哭,竟有“止儿夜啼”之奇效。

    因为朱棣觉得他能办案、而且能办大案,陈瑛因为管着都察院,不能常离京城,便委了肖祖杰一个巡按之职,巡福建、浙江、xx等地,纠察地方司法,这个官儿也就是民间戏说中的“八巡按”了。

    那么他和尹盛辉又是怎么结下梁子的呢?原来纪纲派尹盛辉到浙江办差,嚣张跋扈,办事不按规矩,还有收受贿赂之嫌,浙江地方官吏都知道肖祖杰不畏强梁,专碰,恰好他巡按到了浙江,便在他面前告了尹盛辉一状。

    肖祖杰是眼里不沙子的人,闻言立即决定抓捕尹盛辉,不过仅凭浙江官员的举报,他又恐不足以定尹盛辉的罪,便特意找了人,假意要向尹盛辉敬献厚礼,邀肖祖杰赴宴。这种办案方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钓鱼”了,不过,他的密局在在擅探密的锦衣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