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衣夜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750章 识英雄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意军纪了,他们瑟缩着脖子,袖着,时不时再跺跺脚,雪沫子无孔不入,以致很多人发着牢,嫌这天寒地冻的出来早了。

    这时候,两排身穿红半臂战袍,手执红缨漆枪,着雄骏高马的扈军突然从城里出来,紧接着一位白胡须的老将军顶盔挂甲,在即将为驸马爷的宋琥陪同下,从城里缓缓驰出,各级官佐一见大为惊愕,纷纷垂下,肃然立定。

    侯爷竟然自出迎了!

    侯爷这两年身体不大好,已经很少出席公众活动了,很多将领平时都没有机会见到他,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今天这样恶劣的天气,西宁侯居然自出城相迎。

    远远的,皑皑雪原上,一支队伍出现了,沐浴在寒风中的将领们顿时为之一振,宋琥把手一挥,旗号挥动,近万兵缓缓变幻了一个阵形,角度倾斜向前,做出了恭迎的zs。

    队伍越来越近了,年逾古稀、须发白的宋晟一抖马缰,策向前去,宋琥紧随其后,诸将立即如众星捧月一般随之而行。

    宋晟目注前方,正策缓驰,一双苍老却仍不失锐利的眸子忽然有些疑地看向前方。只见前方道路上仪仗,旗帜在大风中猎猎张扬,中间竟尔驰出一匹大宛宝马,马上端坐一人,麒麟袍服,一等公爵的冠带。宋晟正疑间,那人又一翻身,竟然跳下马来,牵马前行,向他行来,而那人身后的仪仗业已适时停住。

    宋晟一抬手,左右将官尽管勒马停住,宋晟独自又前驰十余步,马速越来越慢,终尔停住。

    宋晟颌下的胡须在风中飘拂,脸上满是惊疑不定的神情,他有些搞不清对面这人的身份和如此举动的含义了。听闻那辅国公三约三旬,倒与对面这人相仿。只是……,国公爵位在自己之上,自己这迎候之人尚未拜见,他没有主动出来的道理呀。尤其是……他还牵马而行以示恭顺,大明的侯爷至少也有六七十位,可位至公爵的屈指可数,堂堂辅国公,岂会对他如此礼遇?

    然而,对面牵马步行的人,还真是夏浔。

    夏浔此举,绝非做作,而是由于他对一位真英雄由衷的钦佩。

    他这一路上,尽力搜集着贴木儿的所有资料,自然也不会放过对镇守西域二十多年的主将宋晟的了解,他了解的越多,便对宋晟越钦佩。

    宋晟,十一岁从军,十三岁,为前锋将军,献计拿下义军久战不克的元廷重镇徽州。此后,屡立战功,二十岁时,就为都督同知。从那时起,他负责的就主要是“善后工作”了,常常负责镇守刚刚攻克的地方,清剿敌对势力残余,这位曾经锋芒毕的少年将军,从此韬光隐晦的时期。

    洪武十二年,元宵节,一些功臣子弟凑钱造了一艘,又邀许多朋友上船,在秦淮河上游逛逍遥,一向对官员管束极严且崇尚节俭的朱元璋闻讯大怒,当日船上所有官员俱都受到严惩。而宋晟,恰恰是受邀上船的一个客人,于是被降职,贬到甘肃凉州,做了一个卫指挥。

    于是,属于宋晟的西域、属于宋晟的传奇开始了。

    当时的凉州,内忧外患,糟糕之极。西北和北面,北元武装时不时就来进攻,南面的吐蕃部落时叛时降,常来劫掠,有时候,北元余孽和吐蕃吐藩同时来进攻,四面受敌,兵灾过处,一片狼籍。而凉州内部呢?更是不堪。

    凉州当地有大量招降的古部落,他们与汉民冲突不断,矛盾很深,常与北元暗中勾接,里应外合袭取凉州。宋晟到任前,凉州已经换了九任指挥使,其中四个战死沙场、三个撤职查办、两个死于士卒哗变。宋晟被贬到凉州时,所有的人、同僚都认定,他这一辈子算是完了。

    可是宋晟接手这个烂摊子之后,好凉州诸部、植树抵御风沙、挖掘渠灌溉,明法律、严军纪,仅仅三年,监察御使史蒋星巡视凉州时,这里已是阡陌纵横良田万顷,各族百姓和睦相处,卫所官兵悍英勇,凉州彻底变了样。

    第四年,考验宋晟武功的时候到了。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明王朝决定解决西北边患,第一刀就砍在元朝西北重镇亦集乃路,这里的镇守者是北元“吴国公”把都刺赤,能征善战,被古人尊称为“黑将军”。他派兵攻打凉州,宋晟避其锋芒,以三万直捣腹心,是拔掉了亦集乃路,俘虏了“吴国公”把都刺赤以及两万多名古士兵。

    宋晟没有杀俘,这些古士兵或者了农民,或者被他吸收入伍,最终了他笑傲西域的锐部队“甘凉”的一员。

    此一战,宋晟被朱元璋官复原职,并提拔为右军都督,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再返凉州,镇守大明西北户。洪武二十四年,宋晟再次出手,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明朝打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哈密。哈密当时是元朝藩王兀纳什里的封地。

    宋晟急行军上千里,抄路穿过古军外围重重防线,突然杀到哈密城下,此时本当速战速决,否则外围军一旦回撤,他不但打不下哈密,还有全军覆没之险。而宋晟事先侦知兀纳什里内部诸将不和,大胆使用攻心战术,迫使城中守军内讧,将自己了王子、王妃及数十位忠于兀纳什里的官员献城投降。宋晟兵不刃,攻克哈密,堵塞明王朝西进道路十余年的哈密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