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飞扬跋扈
纪纲离开皇宫后,立即吩咐拿人。
早就有所准备的一班锦衣卫立即出动,钟沧海带着一缇赶去查抄哑失贴木儿在金陵城里置下的宅院,而纪悠南则另带一伙缇,扑向京营去锁拿哑失贴木儿。
皇帝一句话,具体如何运用,就全看底下人如何理解了,没有皇帝这句话,纪纲就不敢动哑失贴木儿,有了这句话,他就敢把哑失贴木儿直接死。
天子近卫,权力可大可,运用存乎一心!
哑失贴木儿根本没有想到纪纲竟然跋扈到了这种地步,而且是如此的睚眦必报,就因为街头冲撞,互相嘲骂几句,他就敢撕破面皮对自己下狠手。如今纪纲来了,哑失贴木儿虽然手中有兵,可是对方缇出动,那就是执行国法,而并非相斗殴,他可不敢对抗。
锦衣卫连他的官服都不,存心羞辱于他,哑失贴木儿就穿着一身朝廷二品命官的官服,被缇五大,拖在马后招摇过世,一路行来,顿时了无数人的目光。
此时,科考已经是第三天了。
举子们就像被关进笼子的,一个个打起神,继续做着文章。
狭的院落里,一间间xx光线极其黯淡,墙角的马散发出烘烘的味道,举子们蓬头垢面,好象犯人一般,不过每个人都像打了似的,神情十分。
三场九天,他们要自备灯盏、食物和灶具,屈身在这的考房里,白天紧张应试,晚上在考房中歇息。多少年来,考砸了的不说,还有许多身体孱弱者,即使考得很好,一俟考试结束,也会大病一场。可是,这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是鱼跃龙的关键一战,每个人都甘之若饴。
多少人从童年考到青年,从青年考到中年,从中年考到白发老翁,这一间间号房里,老中青三代学子,共聚一堂,十年寒窗,为了一朝腾达,而做着最后的努力。
其中自然也有jia带功的、找了枪手的、还有明明是南方人,因为北榜录取分数线比较低,而疏通改换籍贯了北方籍学子的,一个个提心吊胆,生怕xx功亏一篑,被考官查出来,从而前途尽丧。
贡院街上一客栈,每天满满当当挤的都是人,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都是那些境富裕的人,陪同前来照料自举人老爷的戚和信的人。每天,他们都坐在客栈里,泡一壶茶,便在那儿东拉西扯,所谈的话题不外乎是关于科举的种种佚闻逸事。
今儿,一位明显是当地人的中年人引起了各位举子属和信管事们的注意,因为在闲聊中,他无意中透,他能在揭榜前就打听到举子的绩,因为他有个戚在礼部做官。考试时虽是匿名的,评完了卷子誊写榜单,核查发布这个环节却不是绝密了,有路的自然能先查到绩。
说起来,这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本事,等能查到的时候,大局已定,知道了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连续三场九天的大考,再经过漫的等待,对每一个相关的人来说,都是的煎熬,能早知道一刻总是好的,所以许多人就刻意地巴结起他来。
那人是个豪好客的子,你来攀谈,他就结,不一会儿就了这些考生属中的风云人物。这中年人与人谈笑风生,正说着,忽从窗口看到外面街上锦衣缇在马后拖曳着一位朝廷二品命官招摇过市。
他声音顿了顿,眼看着锦衣卫拖了那武将过去,这才继续卖他的见识:“呵呵,诸位有所不知,要说一篇文章定终身,却也未必。平日里才名闻达四方的名士一旦参加科考,考官也是特别注意的。”
他故作神秘地一笑,呷了口茶,才道:“我举个例子,具体是哪一科我就不说了,那考官与举子的名字我也不便提,就只说这么一件事儿。有一科,地方上有一位名士参予了科考,因为他才华横溢、名气,主考官事先就想要点他为状元,你们想x,有主考官这般照拂,这位才子若是考场发挥不好,可不也是状元郎么?”
众人七嘴八舌便问:“那么这位才子可曾高中?”
那中年人嘿嘿一笑,摇头道:“人算不如天算!”
“怎么说?”
那中年人道:“考生文章,都要经过抄手誊写,才拿与考官批阅的,所以考官即便与那考生十分的熟稔,从字迹上也认不出来,但是考生所在的省份,却是不加隐藏的,那主考官知道这位考生的籍贯,便把该省所有考生的卷子逐一取来细细审阅,结果有位考生卷中有一句‘历箕子之封’,箕子是被封在朝鲜的,主考官瞩意的那位才子恰巧去过朝鲜,他便认为此卷定是这位考生做的,于是把这份卷子点为第一,孰料揭开了名字,却是另一个人!”
众人听了便七嘴八舌,猜测这名士是谁,奈何大明历科举子名士,身份履历如何,谁能尽知其详?猜来猜去,也不得结果。
那中年人一脸神秘地继续卖:“你道为何中了进士便跃了龙,而状元、榜眼之流,未来的仕途未比就比一个普通的进士更高明?因为彼此才学大多相近,状元未必就比三甲之外的考生高明多多。金殿对策、钦点状元,已不是较量才学了,那时候,一则看你运气,二则要看皇上瞅谁更顺眼,三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