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衣夜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892章 选秀啦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892章  选秀啦

    九华,山高百丈,周围十五里。

    因此山山峦秀美,酷似百里之外的青阳九华山,所以人称“九华”。

    九华又叫望夫山,因其山上有一怪石,高约一人许,颇似人形,上刻有‘望夫石’三字,大一尺六寸,似篆似隶,不知起源于哪朝哪代。

    传说,地藏王菩萨曾在此修行,所以山中建有地藏王殿,辉宏观。千百年来,每逢正月十五,七月三十,进香者便络绎不绝。

    此刻不是进香时节,山中游人不多,十分的清静,夏浔一正好得其所哉,在山中尽情浏览,山盛景。

    夏浔并未对寺中主持言明身份,捐了一笔香油之后,便谢绝了知客僧的陪同,一人在山中自由自在地游览。这九华突兀江边,一峰立,山中草木繁盛,还有野兔、刺猬、布谷鸟、啄木鸟各种山中野物,十分的清静幽然。

    及至天将晚,将要返程时,迎面山外忽有数快马飞驰而来,夏浔原以为是有游客慕名来山中一览,不料前方卫迎上去,双方对答一番,竟向自己引来,定晴一看,才认出是徐姜。

    夏浔把徐姜引到一处亭,,徐姜悄悄向他说明了解缙又被再迁安南的消息,夏浔顿时一惊,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帝王心术,莫测高深。有时候,一贬再贬,其实只是为了给满朝文武一个讯号,示意他们继续弹劾,等到声势造足了,罪证无数了,这屠刀就砍下来了。

    夏浔紧张地问道:“皇上因何改变主意?”

    徐姜道:“解大人路途上做了一首《怨歌行》,另外还有些牢言语,不提防护送他去广西的从人中竟有他人耳目,也不知是谁禀报与皇上知道,皇上大怒,这才将他又改任安南。”

    夏浔听了顿时放下心来,只要不是皇帝主动示意,那就没有杀他之心,哪怕贬到天边儿去,只要人活着,总有回旋余地。他怔了半晌,才苦笑道:“解缙这张破嘴,还不知教训么?”

    徐姜也苦笑:“国公,安南那地方,今儿这里反、明儿那里反,反贼不断,处处硝烟,解大学士到了那里,会不会……”

    夏浔摇摇头,道:“这倒无妨,解缙是做过首辅大学士的人,如果他在安南有个什么三两短,朝廷脸面须不好看。所以,张辅、沐晟纵然不把他放在眼里,也得妥善安置了他,断然不会叫他出事的。”

    夏浔吁了口气道:“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再住些时日。”

    说到这里,夏浔压低了声音,又道:“有关陈瑛的一举一动,给我盯紧了!”

    徐姜点点头,向夏浔拱手告辞,扳鞍上马,领着几名属下,又飞驰而去。

    夏浔在马上,一众眷带着孩子分乘六辆马车,在人、卫们的护拥下,缓缓赶回慈姥山下别院。

    行至半途,忽见前方吹吹打打,有一支队伍过来。

    卫上前喝令对方让路,被夏浔及时,夏浔笑道:“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来,把咱们的车子赶到路边,给他们让开道路来。”

    卫遵命而行,让开了道路,那结的人也不知他是何人,吹吹打打地一路过去了,夏浔和茗儿并肩看着那穿一身新衣、披红挂彩的新郎倌,笑着指点一番。

    等那队伍过去,车子驶回路上继续往前走,行不出五里,又见一支迎队伍,夏浔忍不住对茗儿笑道:“咱们出来时也不曾看过,不晓得今天是什么黄道吉日,竟有这么多的人。”

    话犹未了,从岔路中又有一支接了新娘子回来的迎队伍,两支迎队伍,再加上夏浔的车队,把一条道路堵得满满当当,费了好半天的劲儿,两支迎接队伍才错身而过,夏浔一人这才得以上路。大人都觉有些烦躁了,只有孩子们觉得有趣,一个个兴致的。

    夏浔见茗儿倚在窗栏上望着窗外痴痴出神,便轻住她手,柔声问道:“怎么,见别人,触景生情了?”

    茗儿向他回眸一笑,说道:“还说呢,那一天从早到晚,诸般仪式好不繁复,把人都快折腾散架了,谁愿去记它?我是偶然瞧见那处山峰才不觉出神,你瞧它像什么。”

    夏浔探头望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半天,才迟疑道:“……,像一只碧螺?”

    茗儿白了他一眼,坐在两人中间东张西望的杨怀远来了劲,赶紧爬起来道:“我看看,我看看!”

    他光着脚丫,一只脚踩在他爹的x上,一只脚踩在他娘的x上,往前拱,夏浔忙在后面扶住了他的腰,杨怀远把脑袋整个儿钻出窗户,仔细看了半天,咧开大嘴,流着口道:“娘,那山像一只大乌龟!”

    茗儿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儿,没好气地道:“我早晚让你们爷俩儿给活活气死!”

    夏浔郁闷地道:“那你说它像什么?”

    茗儿瞟他一眼,眸中掠过一抹柔情,地道:“你看那座山峰,像不像……昔日在燕山猎狐,你我相遇时候的那座山?”

    夏浔赶紧又看,却只看到儿子的卡在窗户上,夏浔了鼻子,呃声道:“……,像,真像!”

    “哼!一看你就是言不由衷!”茗儿又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