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了。”
“恩。”
王安说着,就叫门口的一个小太监送李兆元出去了。
第三天,朝会。
这一天,王安早早的就来到了勤政殿,等候着太后和皇上。
等到太后带着皇上来了以后,王安就又例行公事的喊着那句:“有本早奏,无事退朝”的话语。
王安刚说完,就有一个看朝服,应该是一个六品的官员出来说道:“皇上,微臣有本要奏。”
“讲。”
太后在帘子后面说道。
“皇上,太后,微臣参东厂,他们没有命令,胡乱抓人。要是一般的人就算了。可是,他们这一次抓的人是前任地丞相。所以,微臣一定要参奏他们。让他们知道国法。这种事情,只有刑部和大理寺才有资格做的。”
这个小官侃侃而谈。
看了王安一眼,太后对着王安说道:“王安,你给哀家说一下这件事情。”
“是。”
王安大声的答道,然后走了下来,当着诸位大臣的面,大声的说道:“敢问这位大人,要是通过刑部的话,需要多少手续,你知道吗?”
“不管多少手续,那都是法制。”
这个官员说道。
“可是,事情有一个轻重缓急啊。要是这件事情不是很急的话,倒是可以通过刑部,但是要是紧急的事情,等刑部的文书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王安看着这个官员说道。
“那也不能违反国法啊?”
这个官员说道。
“咱家也知道,国法无情,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可是,有些事情,它就必须快速的解决。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吧。如果通过刑部,等刑部的文书,然后再去抓人,我想,早就有人去通知李志远了吧。得到了消息,李志远没准就逃走了。我还怎么抓住他?”
看着这个官员,王安大声的问道。
被王安这么一问,这个官员哑口无言了。只是干看着王安,没有反驳的词语。
看到这个官员哑口无言,王安有对着太后和皇上说道:“启奏皇上、太后,奴才认为,应该给予东厂临机决断的权力。先把人抓起来,再进行审理。请皇上批准。”
“诸位卿家是什么意见啊?”
太后问道。
“微臣同意。”
李兆元第一个出来说道。
“臣等附议。”
李兆元刚说完,又有好几个官员站出来,说道。
看到有很多的官员附议,那些剩下的官员就知道,这应该是王安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了。所以,他们也很自觉的站出来,说道:“臣等附议。”
“好,既然诸位卿家都同意了,那么,哀家就以皇上的名义下旨了,授予东厂临机决断之权,可以先斩后奏。”
太后在帘子后面说道。
“太后英明。”
一干朝臣说道。
这件事情议完之后,李兆元又站出来说道:“太后、皇上,微臣有本奏。”
“李爱卿请讲。”
太后说道。
“这几天,六部之间的处理不是很协调,微臣思考了一下,觉得应该成立一个高于六部的衙门,来协调六部之间的关系。好让一些事情,得到尽快的解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衙门呢?”
太后问道。不但是太后,其他的朝臣也是感到诧异。这个李兆元是傻了还是怎么了?非要让人来管着自己。
李兆元答道:“这个衙门应该是由几个朝臣共同负责,统一协调六部之间的关系。”
“诸位爱卿认为李爱卿的这个提议如何?”
太后问道。
所有的朝臣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说。确实,李兆元的这个提议是很好的。这几天,六部之间,由于每个部门都不想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所以,都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做,很难做到协调统一。但是,要是成立了这么一个衙门,那以后六部的尚书,岂不是还是被人管着啊!
现在,太后问了,就不能不答。要是回答的话,还不能反对。要是表示反对,那就说明你这个人贪权。一个贪权的人,在皇家的眼里是危险的。所以,这些朝臣左右为难。但是,他们就是不回答。
看着底下的朝臣都不说话,太后又问了一遍。
听着太后再次发问了,朝臣就不得不回答了。几个职位比较高的朝臣站出来,对太后说道:“微臣认为可行。”
看到这些元老重臣表示同意了,那些朝臣也纷纷出列,表示同意。
看到这些朝臣都表示同意了,太后说道:“既然你们都表示同意了,那么就这么决定了。现在来挑选这个衙门的人。诸位臣工有什么提议,请尽管发言。”
还站在下面的王安站出来说道:“太后,皇上,奴才觉得这个机构既然是李大人提出来的,那么李大人一定对这个机构有一定的研究,所以,奴才推荐李大人进这个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