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孝庄秘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55、外封功臣,内封后妃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夜晚,清宁宫暖阁。

    皇太极躺在炕上,微笑着沉思。

    哲哲坐在炕沿上,笑道:大汗,见您这样,我才松了口气,多少天没看见您的笑容了!

    皇太极微笑道:我也松了口气,今晚终于能安下心,好好儿地睡一觉了!

    而此时的清宁宫小跨院里,却是另一番情景。

    大玉儿抱着苏茉尔,压抑着声音哭泣着。

    苏茉尔拍着大玉儿的背,安慰道:格格,别吓我啊,你到底在哭什么?

    大玉儿泣不成声:就差那么一点啊!我……吓坏了!就差那么一点啊!……

    深夜,一片静寂,多尔衮府第书房里还亮着灯。

    多尔衮在灯下将大玉儿给他的那封信,反反复复地看了无数遍,然后贴在心口。

    满身酒气的多铎大踏步闯进书房,怒气冲冲地质问道:哥!你怎么回事?我跟几个都统亲信都策划好了!你……

    多尔衮看着不言语,突然将手里的信递给多铎。多铎一怔,接过来细看,困惑地念出声:“尔玉”之事,彼已得知……

    多尔衮冷静地问:尔字加个玉字,你说是什么字?

    多铎奇怪地:玺呀?

    多尔衮道:当我听见豪格传话,郊迎大典那天,大军压后,只让我们领一队亲兵,先行前往大典现场,我就知道,这封信上的警告,的确是真。无论你们在此之前怎么策划,都不会管用的。

    多铎怔了半晌,垂头丧气。

    多尔衮取回信,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然后在烛火上引燃那封信。多尔衮看着火舌吞没信纸,不禁热泪盈眶。他自语道:就差那么一点,玉儿!你救了我!……

    崇政殿里,皇太极端坐在华丽的交椅上,身前御案上搁着玉玺。

    司礼大臣:叩首——

    代善率众贝勒亲贵、文武官员、蒙古及朝鲜使者等众人下跪大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太极面带微笑道:众卿平身。

    众人起身。皇太极站起,扫视全场,扬声道:诸贝勒大臣,屡次上表劝进称帝,我思之再三,也拒之再三,自惭何德何能,怎么有资格称帝呢?

    代善:皇上天命所归,获得国宝玉玺,天意昭然,请皇上万勿谦辞。

    众人齐声道:请皇上称帝即位,我等盟誓效忠!

    皇太极点点头:既然这是大家的愿望,我也不能再坚辞了。

    众人齐呼:皇上圣明,天下之福!

    皇太极:从今后,我大金正式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改沈阳为盛京。朕……朕将兢兢业业,敬天法祖,但愿八旗军民上下一心,扬我大清国威!

    众人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多尔衮神情恭敬而沉静,复杂的眼神中却泄漏了他心事如潮的情绪。

    清宁宫花园里,皇太极与哲哲、大玉儿设家宴款待多尔衮。

    皇太极拍着多尔衮的肩,对哲哲兴奋欢喜道:哲哲,多尔衮这回征服了察哈尔,真是大功一件啊!

    哲哲:十四弟用的是谋略,大军几乎无损,这才最难得哪!

    站在哲哲身后的大玉儿连忙加上一句提醒皇太极:是啊!更要紧的,是托皇上洪福,得到了传国玉玺!

    皇太极哈哈大笑。大玉儿对多尔衮使眼色,多尔衮忙谦虚道:得到这方传国玉玺,正是皇上一统万年的吉兆!

    皇太极由衷地夸奖道:哲哲,咱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十四弟,如今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文武双全,朕派他掌管吏部,也是井井有条,妥当极了。

    哲哲笑着替多尔衮讨赏:皇上,十四弟这么勤勉干练,又屡建战功,总该赏他点儿什么吧!

    皇太极:我早就想好了!外封功臣,内封后妃,这是最受瞩目的大事。代善、多铎、岳托、济尔哈朗、豪格,都是该封王的功臣;尤其是你,多尔衮,朕要封你为睿亲王,并上加“和硕”二字,以表尊荣!

    多尔衮闻言又惊又喜,他与面带微笑的大玉儿互望一眼,然后跪下行礼:多谢皇上恩典!

    皇太极:快起来!多尔衮,以后你就是朕的臂膀!朕过去研读“三国”,最向往北魏曹操那“战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格局气派……

    大玉儿:如今大清立国,四海归心,皇上还怕不能“战将如云,谋臣如雨”吗?

    皇太极听着这番话,龙颜大悦,开心地哈哈大笑。

    夜晚,清宁宫暖阁里,哲哲与皇太极在枕上低声说笑,谈论后宫的事儿。

    哲哲笑问:您啊,想妥了如何“外封功臣”,却还没说要怎么“内封后妃”呢!

    皇太极笑:那还用说吗?我对你有承诺,谁也别想越过你。

    哲哲正色道:我不是为我!皇上,您可别委屈了我们玉儿啊!

    皇太极思量道:我自然是这么想!不过,“内封后妃”的学问和“外封功臣”同样深奥。玉儿……我心里曾经多方考量,也许……不得不委屈她!

    哲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