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渭水悠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三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哎呀,你们这路太颠簸了,能不能好好修一修?”话语中带着批评的语气。

    李建忠看了高鹏一眼,两个人都有点尴尬。高鹏连声应道:“是的,是要好好修一修,我们已经列入了计划。”

    史国锐打开后边的吉普车门跳下来,高鹏又急忙跑过去,拉住史国锐的手,弯腰笑着说:“你好,史专员。一路辛苦了!”

    国锐应道:“好,好。”

    吉普车上的随从人员也同时下了车,县上领导和他们都一一握手。

    众人簇拥着地区两位领导进了县委会议室。等了大半天的服务员知道她们尽责的时候到了,急忙端水递烟倒茶。

    盥洗用茶后李建忠请示两位领导:“吴书记,史副专员,咱是不是先吃饭?”

    吴书记弹着烟灰说:“不用急嘛,让人先喘一喘气好不好?”

    李建忠忙应道:“是是是。”回头对办公室主任使了个眼色,汪志仁立刻会意,跑到食堂说:“不用急,暂等一会儿。”又噔噔噔跑过来,跟随在李建忠身边。

    吴启明坐在会议室沙发上,其他人员都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聆听他的重要指示。

    吴启明拈着手中的烟说:“我一路走过来,边走边看,边看边想,文川县城怎么处在这么窄狭的河谷地带,这将来没有地方发展么!要是当初把县城选在玉石镇,我看也比这里要好。”

    高鹏是本县人,对文川县的历史和地理很熟悉,他立刻插话道:“这里狭窄是狭窄,可这块地方好,据古人说,这是卧虎之地,渭河对面的那座山叫卧虎山。”

    “咱们不管它卧龙卧虎,咱说的是现在。你看这哪里像个县城的样子?”吴启明指着窗子外边。众人都朝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觉得实在如此。

    高鹏却还要显示一下自己渊博的知识,说:“据历史记载,文川县城最早在距此六十里的石门口,当时叫貆道,现在还有城门遗址。后来由于丝绸之路的原因,才迁到这里,这里最早叫红水驿……”

    吴启明听得闭上了眼睛。李建忠打断高鹏的话说:“老高,不要说那些老黄历了,咱们围绕主题,多谈谈现在。”又转脸对吴启明说:“吴书记,快三点了,咱们用饭吧,边吃边谈。”

    吴启明睁开眼睛,说:“你是主人,你说吃就吃。”

    李建忠向汪志仁打了个手势,汪志仁快步出去,对食堂管理员说:“告诉食堂,准备上菜。”

    服务员在前边带领,吴书记,史副专员一行在县领导的陪同下,步入县委餐厅。

    餐厅摆放着八张大圆桌,李建忠、高鹏陪同吴启明、史国锐在首席就坐,县上其他领导陪同地区随行人员依次入席。

    主宾坐定,菜就一道道摆上来,李建忠抱歉地说:“昨天晚上得知吴书记和史副专员要来,我们急急忙忙准备了一点有地方风味的菜食,给领导接风,不成体统,聊表敬意。”说着,举起酒杯,“请各位举杯。我首先代表文川县委、县政府,对地委吴书记和史副书记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祝吴书记、史副书记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干杯!”于是互相碰杯,各自一饮而尽。

    接着县上每位主要领导争着给吴启明和史国锐敬酒。吴启明说:“算了,你们各自的情意我们领了,但不要来这种老规程,你们这样是想把我们早早灌醉。你们居心何在?咹?”

    李建忠领会吴启明的意思,说:“吴书记真是太幽默了。要么这样,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吴书记、史副书记各敬三杯,其他一概免了,怎样?”

    史国锐不答腔,吴启明说:“这还可以。”

    酒过三巡,李建忠举起筷子,说:“请各位举箸。”

    吴启明拿起筷子,看准一碟鲜嫩的野鸡肉,夹了一块送到嘴里,嚼了嚼,咽下,说:“嗯,味道挺不错。”

    高鹏说:“吴书记,这一盘蛇肉味道还好,请尝。”

    “蛇肉咱北方人吃不惯,不过味道确实好,”吴启明用手帕轻轻沾了沾嘴角,说,“去年我去广州开会,才第一次吃,这算是第二次。”说着夹了一块,吃下去,咂咂嘴,说:“味道总不如广州的好,是不是咱们的烹调技术比不上人家?”

    李建忠恳笑道:“也许是。”

    高鹏又说:“文川县虽然穷,但有几处风景特别好,吴书记史副专员如果有兴致,可以去游览游览。”

    吴启明说:“眼看树叶都快落完了,有什么好游览的?况且我们来不是为游山玩景,我们是带着任务来的。”

    国锐自来很少说话,现在他才接着吴的话头说:“土地改革是革封建社会的命。土改结束以后,中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这里面有斗争。有人主张走个体化发展的道路,但**和党中央的意图是走集体化道路。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目前高级社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巩固并能健康发展;第二种是比较巩固但有问题;第三种是建立后又垮台。这三种情况各占多少比例?采取什么得力措施对第三种情况进行挽救?我们都要心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