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仅一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一章 策反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文帝同样给朱高炽写了一封信

    当初建文帝知道燕王的二子高煦和世子高炽素来不和,而朱棣恰恰喜爱的是次子高煦,而王府的太监大多是高煦的党众,这样反间计也就有拉用武之地。方孝孺认为此计大妙,当即秉明建文帝,拟书信给世子高炽,让他们父子互相猜疑,如此燕王必然北归,燕王离开,南军的粮道自然就通了。建文帝果然依计行事,写了一封信给世子高炽,里面的内容大致是劝高炽归附朝廷,并可以燕王之位传给他。让我们看百~万\小!说信的传递过程,首先书信由锦衣卫千户张安送到北平朱高炽手中,而高煦的心腹宦官黄俨就派人飞报在前方指挥作战的朱棣,说世子已和朝廷相通,正要密谋谋反。朱棣对此事很是怀疑,便问二儿子朱高煦。高煦正巴不得找个理由整治一下这个在北平守城中大出风头的大哥,世子与建文本来就很亲善,上次去南京我就看出来了。”就在这个时候,北平高炽的使者来到,将书信和张安都交给了朱棣。书信还尚未启封,朱棣看了书信,既为敌人的阴险而惊讶,又为自己差一点就误杀世子而感叹,也就不再说什么,把张安拘禁起来,同时回书勉励世子,以安慰这个受拉委屈的儿子。

    也是这个原因,朱高炽最后才能稳稳的当上了太子,但是他和朱高煦不和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而现在放在自己目前的同样是一封信,一封朱高燧给自己信,或者说是一封策反自己信函,要是一旦将来朱高燧等人反派,这朝廷中他的人会不会利用这封信来把自己拉下马?

    王钰现在也不得不好好的思考这个问题,就如当初的朱高炽一样

    要是朱高炽还在,那么这信自然也就可以送给他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惜现在朱高炽已经驾鹤西归,给他他也不能在看,而这太子朱瞻基却还在回来的途中,以他的为人,应该自己如此回来,自然不是那种大张旗鼓才是,而且来人如此的自信,岂不是表明他们已经安排了人打算对朱瞻基不利?

    他们之所以胆敢告诉自己,是不是已经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了?

    即便自己要反派的话,也不会投一个如朱高燧这样的人,自大,骄傲,甚至还有些盲目,事情根本就没有完成,却已经暴露出来自己的意图,如此的人怎么可能成大器?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处理这信的问题,其实点说烧了最为简单,但是对于这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内容王钰还是比较好奇的,朱高燧会用什么办法来说服自己?

    想了想,王钰站了起来,然后立即出了门,去找张辅,张辅同样是元老级的人物,这信给他或许也可以提醒他应该如何应付

    见王钰居然如此的晚来自己这里,张辅还是有些吃惊,当王钰把这信拿出来之后,张辅奇道:“这是?”

    王钰道:“刚才这赵王的人来到了我的府上找到了我,听他的口气倒是想要造反一样,所以想要收买我,可是他没有完成他的任务,在走的时候留下这个,大人您也知道,现在非常时期,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得非常的谨慎才可以,所以我把这信拿来,其实也就像个你看康,这样的话也可以洗脱我的嫌疑”

    张辅听王钰如此一说,非常清楚王钰为何把这信拿给自己看的原因,想了想,这才道:“不然把其他三位大人亲来,大家一起看看如何?”

    这当然是最好的,王钰也求之不得,于是张辅立即派人去请其他几人来

    三杨,指杨荣、杨溥、杨士奇担任内阁成员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时期的内阁也因此被称为“三杨内阁”。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

    而现在朱高炽驾崩之后,三人同样是辅政大臣,为了避免这之间的猜忌,所以张辅也就决定请三人一起来,如此一来,无论这信中写的什么都可以避免王钰的嫌疑

    三人在收到张辅的通知后,也意识到了这事情应该不是什么小事情,于是匆匆忙忙抵达了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