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官居一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二六章 会面(上)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朝廷想派北方官员来管,我们也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滚蛋。但朝廷要调我们的子弟兵北上,咱们却是无能为力的。”。

    众人只能点头。南方战事平定后。朝廷便才调南兵北上支援九边的定策。只是因为南方官员的抵制,才会拖了这么多年……卫所制在东南六省已经名存实亡,军队都是由省督抚招募,军资也从各省藩库中出,完全不经过兵部和户部,这无疑使各省对军队的控制力大增”自然会引起北京朝廷的恐慌。

    然而卫所确实破坏殆尽,朝廷已经不可能恢复。而军需粮饷由临近州府供给,无需经由户部架散,这是朱元璋老先生的脑残祖训,北京再大大不过老朱,也只能干瞪眼白搭。

    要是解散这些部队,东南数省谁来守卫?万一再闹个倭患,谁能担得起责任?所以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以抗击鞑虏的名义,将其精锐从东南调出,放在九边。东南当地只留一部分必要的卫戍军,平时管管治安足够。一旦有事,又可在短时间内”再把相应的军队调回去……这已经是北京苦苦斟酌后,能想到最周全的办法了。

    ,“南兵北调,已经是大曹所趋、不可阻挡的了。。。沈默缓缓道:,“这才是他们让我来分管兵部的真正原因,然而我又不能不管。不然咱们的子弟兵,就要尽让那帮老西作践了……。。

    ,“截止到去年末,已经有五万子弟兵被调往九边。我跟你们透个底,接下来两年,每年还会有至少这个数被调过去,最后的人数。会是在十五到二十万之间。”。这个数字,是胡宗宪抗倭之后,在六省所组建的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二。众人默默点头。听他继续道:,“这么多兵马北调。当然不只是为了防患未然,我实话跟你们说,明年”最晚后年,将会有一系列对鞑虏的作战,到时候我们的子弟兵,将和边兵一样担纲主力。。。

    众人面色凝重了。

    ,“一旦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尤其是这种国战”一切都要为大局服务。”,沈默面色冷峻道:,“到时候巨额的军费哪里来,还得落在东南的身上。”,虽然众人心里,都是一百个不愿意,但谁也不会说,这仗能不打吗?大明立国二百年,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求和”向来是以极端强势的态度对待敌人。这种强硬早已荣辱明国人的血脉之中,然而自从土木堡之变后。这种骄傲被鞑靶的铁骑反复践踏。让每个大明人都抬不起头来,其实岳武穆那首广为流传的《满江红》。在土木堡之前”根本不见其任何文集。是在土木堡之后,本朝文人为了激励士气创作出来。然后附会给了岳爷爷。所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正是本朝军民的心声写照!

    只是之后的积弱累败,让人们只能把这些豪言壮语埋在心里,几乎被耻辱彻底埋葬了。然而消沉百年后,接连的抗倭胜利、万全右卫大捷、又让新一代的大明子民看到了曙光,驱逐鞑虏、报仇雪恨的呼声,再次响彻神州大地。

    要是为了打鞑虏,东南百姓肯定愿意出兵出钱,这跟白送钱让朝廷挥霍。完全是两个概念。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一、一”

    在座诸位都是经历过战争的,知道战时不论情面,只讲军法,到时候朝廷调粮筹款的文一下来,要是稍有推诿拖延,就能被军法从事看来大出血是再所难免了。

    ,“既然早晚都要贡献”。沈默掰碎了、揉烂了、绕了好大的弯子,才把众人引上道道:,“与其等到被人家逼着掏钱的那天,为何不主动一些?出了钱就要落好,这是老百姓都明白的道

    ,“阁老实在是高啊”,听沈默说到这。众人不由笑起来,闽翰总督王询一脸佩服道:,“您这一张嘴,能把死人给说活了。”。

    ,“你先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吧?。“沈默笑望着他道。

    ,“哼,太有了。。。王询看看众人道:,“咱们乖乖掏钱就是。。。众人苦笑着点头。

    不过掏多少、怎么个掏法。这还得各省回去再议,不可能轻率给出保证的。但有一个条件。众人现在就得让沈默答应。否则没得商量:“咱们不能出钱出兵,让那帮老西儿得名得利,这个冤大头,绝对做不得!””“这是当然。。。沈默也苦笑着点头道:,“战争也是一种生意”亏本的胜利就是失败。”。

    ,“大人说的极是。”。众人深表赞同道:,“那我们回去合计合计。看看有什么办法能不亏本。,。这时,一直沉默的两广总督吴百朋突然出声道:,“此战的主帅,不能是杨博,必须是阁老!如果您答应,属下愿亲帅本省官兵,开赴阁老帐下听令!。。

    众人一听,都觉着很有道理,纷纷附和道:,“对呀,我们的军队不能让外人染指,交给别人绝不放心,只能有阁老统领!”,竟起哄架秧子,非逼着他答应不可。

    ,“你们要考虑,我也得考虑考虑。。沈默心中无奈,真是现世报啊。只好苦笑道:,“此事日后再议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