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再证红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章(大修)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记忆被理顺,矛盾逐渐化解,不同的思考方式相互协调,最终达成统一意见或者各退一步,或者以其中的一种思考方式作为主导以后,就好像是灵魂的融合完成了最终程序一样,现在黛玉想一想,都不明白自己到底该算是哪个了。不过,这似乎也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就是了。就现实的身份来说,自然,黛玉不会改变“林黛玉”这个身份的。

    也就是在这之后,尤其是在决定了到那个正在由盛转衰的家族经历一番以后,她就更是决定了,以一个大小姐的身份在深闺中度过几年的时光。

    这似乎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黛玉逐渐整理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以后,得出了以上结论。毕竟大家闺秀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而她也习惯这种看书写字,弹琴绣花的生活。

    林黛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风清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漫长的生命中对很多东西都有涉猎,无非是涉猎多少的问题。

    风清和林黛玉在爱好上的共通点和性格一样,有很多。比如说,她们在乐器里面都喜欢琴,而且都颇有天分、学得不错,都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诗词……在女红方面,同样比较喜欢与擅长苏绣。

    但是两个灵魂也都有所偏重。

    风清的灵魂在天赋上偏重于音乐与女红,而林黛玉的灵魂在天赋上偏重于诗词。

    她好好的整理了一番,发现,在灵魂融合后,虽然经验大幅度增长了,但是在诗词方面的灵巧才思,融合后,却反而不如融合前了。

    这让黛玉颇为遗憾。风清的灵魂喜欢诗词,对红楼梦中的几个擅诗词的姐妹做出过这样的评价:黛玉灵巧、湘云敏捷、宝钗博学。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加上他们的性情便是这样:黛玉抒情、宝钗咏志,湘云宽宏速度,却在诗词内蕴上不如她们。后来结合黛玉本身的记忆,发现这方面她的评论还是颇为准确的。可惜,在灵魂融合之后,她可以依靠经验和见识,让自己的诗才凌驾于三春之上,但只怕却是无法与宝钗相比了。

    不过,想了一阵子以后,她也就放开了。

    好在她年纪尚小,之前在贾府也没有什么做诗谈词的机会,以后不去做那个诗词上无比的风流灵巧的林妹妹便罢!

    而固然此刻“卫”取代了“明”,明清的诸多上乘佳作她记得无数这个世界也没有这些,红楼梦的诗词更是倒背如流,然而,她却是不屑于以这些东西来博名声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强求无趣。

    她的底线是,在她以一个闺阁小姐林黛玉的身份生存的时候,最多只能将那个故事中,这个身体原本的那些作品留给林黛玉这个名字,在必要的时候。诗词平平,只是偶尔有一两篇佳作,这虽然会让人有些奇怪,她却是懒得管这些的。

    不过,有失就有得。

    风清在音乐、女红上的天赋绝对不在林黛玉之下。而且,她身体好,寿命长,本来就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灵气巧思,又肯下功夫去努力学习、钻研,水平自然不是还只有十岁不到十一岁的黛玉能比,因此,现在的黛玉,在这两方面的水平可以说是立刻就飞跃了老大的台阶,反而需要锻炼身体尤其是手的灵活度等方面,来适应这种水平的提高了。

    贾琏在通知过了黛玉之后,就遣散了他船中那些伎人,船队的速度也快了不少。而黛玉在把自己的问题理顺了以后,也就照着自己的打算开始行动了。

    她的孝期很快就出了百日,不过她的衣饰本来就素淡的居多,在穿着打扮这一点上倒是没有多少变化。

    由于属于原本的黛玉对家乡和过往生活的强烈眷恋之情,她定下了一系列的女红大计——她要把那些记忆中的江南山水、故居田园景致,都绣出来,这是打发时间的方式,也是对过往经历的纪念。

    想到就做,在船上无聊,寥寥的几本书被她翻来覆去倒了几遍,几乎都倒背如流了,她于是立刻就开始绣起了一座台屏,在那上面,绣的是林家的一个小庄园,现在已经被变卖了,却依然在黛玉的心里有着深刻的印痕。

    从生下她开始,母亲贾敏的身体就不好,不喜欢喧哗,便常常在这个郊外的小庄园内修养。而黛玉,也常常被她带在身边。从他的那个早夭的弟弟怀上起,一直到他出世,更是一直都住在那里。

    那是一段相当美好的记忆。尽管黛玉也知道,那未尝不是为了避开父亲纳的那几个姬妾。

    这是女性无可奈何的悲哀,当她们拥有一个男人,便免不了算计争夺,不想要算计争夺的,也必须要懂得防范。一个男人,在外面再怎么话,谁知道贾先生并不曾带来。还好,有人告诉我了,是王家的王大人保举,如今要上京去候补京缺呢,看来是要高升了。”

    雪雁在这里为了贾雨村高兴,黛玉却是心中一动。

    贾雨村原本的官职,是应天府府尹,正是他们老家的父母官,之前在金陵,却不曾听见贾琏和这贾雨村有什么来往……为何又这么巴巴的跟了上来,要同行?

    更何况,贾雨村当年送她上京,却是得了她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