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等俱各点了,接出扮演,直闹了一个上午。
酒席上时,贾母又让宝钗点戏,这次,宝钗点了一折《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和宝玉讨论起戏中的曲子来。黛玉只托腮坐在一边想:在被打乱了的时空中,不少诗词不见了踪影,为何这些名著却还是一本本的出来了呢?连这《水浒传》也是。真是古怪的蝴蝶效应呀!
这一天基本上就在看戏中度过了。黛玉虽自己不喜欢看戏,但贾母高兴,却也不好离席扫兴,只得随着。到了晚上,才准备要散席。
这时,贾母叫人将她喜欢一个小旦一个小丑的女孩子引来了,两个都卸了装,看来也就是小小的女孩子,和诸姐妹差不了多少,又都有些单弱。
黛玉被吵了一天,有些头痛,不过,她十分敏感,还是很快就注意到了,不少人都在自己和那个小旦的身上转来转去。
哦。
黛玉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了。她自己细细看来,那个小旦生得弱柳扶风,眉宇间风流灵巧的模样,和她自己在穿衣镜前见到的自己的形象,确实是有几分相似。而且,她虽然身份低下,却隐隐带着几分桀骜不驯之气,却也和她的清傲有些类似的。
只是,不是她自夸,这小姑娘的容貌,要和她现在这副皮囊认真比的话,还是差了许多的。
那边,看似心直口快的凤姐已经说出来了,“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黛玉略有些感激的看她一眼——看出来的人已经不少了,凤姐这样说,明摆着是让别人莫要说出来。在座的多半都是人精,哪有听不出来的?
但可惜……
确实还是有一个人听不出来的。史湘云打量了一番,便直接笑道,“是林姐姐的样儿。”宝玉连忙向她打眼色。
此话一出,满席也都沉寂了。戏子在这个时候地位及其低贱,这么摆明了拿来比一个大家小姐,这是相当失礼的。发现两人长相有相似之处没关系,却是绝对不该说出来的。
黛玉知道,即便是原本的那个黛玉也是愤怒的,所以才会在后来说“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只可惜她也同样知道湘云心直口快,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反觉得宝玉有这个心思,把气撒到了他的身上去。
但是她自己呢?她也知道湘云只是玩笑,自己又不觉得戏子低贱什么的,也不想装愤怒之态,再说,现在是贾母想高兴的时候,再怎么修练,“孝”字也不可忘。
便面不改色的坐在那里。倒是让某些等着看好戏的人心思落了空。在沉寂过后,他们反而又都笑起来,纷纷说湘云说的不错。不过,像是凤姐这样的,便会往“只是开个玩笑”的这样的方面,把话题带过去。
黛玉端起杯喝了一口热酒,好玩的想——现在他们的想法该两极分化了吧?一边会觉得我客居自卑,懦弱可欺。一边会觉得我在生闷气呢。不过,也同样会有我可以拿来取笑的念头么?
贾母似乎也想到了黛玉想到的东西,尽管黛玉没有发怒,似乎这件事情就被当作玩笑被带过去了,但她还是很不悦的,很快就让大家散开了。
毕竟湘云已经说出来了,黛玉又不发怒,把这件事情就当作一次小孩子家的玩笑揭过去,也是唯一的处理方式了。继续说下去,反而像是真的拿黛玉和戏子比了一般,不过,贾母还是用自己的态度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黛玉回到房中,想起湘云的东西都在贾母那里,今天也不会过来睡了,又想到贾府中果然只是看贾母对她的宠爱,心底对她这个孤女住在这里,无依无靠,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湘云虽是无意,但她也是大家闺秀,如何不知这样的说法已经是对她的侮辱了?却全无悔意,反对宝玉阻止她不满。此时多半正在埋怨宝玉呢。又如同尤氏邢夫人她们,用了她的钱,却也是一点感激尊重的意思都没有。宝钗探春,这两个都是人精,跟着凤姐的话走了,但也没怎么把她放在心上的。
——也是,人家为什么要为她着想呢?
现在想来,反而是李纨迎春惜春几个不说话,更加厚道一些。
她也没再如原著那般,去找湘云——她估摸着那个黛玉是想知道湘云的态度,她却是不用了,已经看见。毕竟,现在的她,已经没有那么多心思放在宝玉身上了。
便吩咐紫鹃关了门,她今天看戏一天,身子乏了,要睡下。
紫鹃却不知发生了什么,只道她旧病发作,唬了一跳,连忙应了。黛玉卸了残妆,才躺下,便听见紫鹃应了门,和宝玉说了几句话。宝玉想是以为她生了闷气吧,站了一会儿,无精打采的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