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听说宝钗要回来,十分惊讶于这个速度,她却不知道,王夫人得到消息,那已经是两天前的事情了,哪能不快的?
何况,宝钗此时尚在皇城之中,这是通知已经来了而已。便要在府内和蘅芜院都给她收拾房屋,让她回来居住。
几姐妹一路走来,黛玉此时听力好,隐约听得丫鬟们讨论,只说宝姑娘那样的人才尚且选不上,皇宫内难道竟都是天仙不成?一时羡慕向往者有之,打抱不平者有之,道是宝姑娘不过如此者有之,竟是十分的热闹起来。不过,倒是没有真看不起宝钗的。
吃饭时,薛姨妈并不在,也幸而如此。宝玉听说宝钗要回来,乐了个手舞足蹈、喜不自禁,若是一心盼着女儿进宫的薛姨妈看见,还不知道怎么想呢!
倒是王夫人看着宝玉这幅模样,更是动了另一番心思。
吃过晚饭后,宝钗才被一辆车子送了回来,众姐妹都怕她躁,只说明天再去看,还拉住了想要去看的宝玉。
但第二天,众姐妹在贾母房中看见的宝钗,却依然是神情淡然的,似乎这件事情她本来就无意,只是去走了个过场。
这样的态度,让众姐妹放松了不少,这也是宝钗之前做的好,之前就没让人感觉到她有多期待的缘故。
过了几天,这件事情便被完全放开了,就好像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一般。一来,是因为宝钗的态度让人说无可说;二来,却是因为宝钗返回之后,便陆续有媒人来开始说亲了,下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这方面来,讨论哪家的公子比较好,家世比较殷实之类的八卦之事。
只可惜,薛家现在到底只是皇商之家了,并无一个官员,紫薇舍人也是早两辈的事情了。黛玉虽然并不关心,但大家或者是想到了自己的未来从而关注的缘故吧,时常讨论这个,所以她也自然听见了,前来求亲的人家,并没有家世富贵、根源也上乘的,或是一些近日发展起来的小官小宦之家,又或者是同为富商之家。
若说宝钗那也是才貌双绝,光论本身的才貌,做个王妃什么的,也算是正常。但是在这个讲究身份门第的年代,就不免吃了身世的亏了。
但如果将“身世”当作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要素,考虑到时代的局限,那么在来托媒的里面,就委实是有几家不错的了。只是,薛姨妈却一一的拒绝了,只说舍不得女儿,要多留两年,只说的那些媒婆一个个纳罕不已——都已经十五了,女孩子在这个时候,该嫁了,大了还有谁要?先定下也是好的啊!怎么这做母亲的就这么不知事呢?
可是,等到多了几个媒婆找薛家求亲却跑了贾府之后,京城中的家族也就略略明白了——高门大户的,不会要个皇商之女做正室。他们这样要的,家世门第哪比得上贾家?
而贾府中人精众多,既然外面的人都反应过来了,里面的哪有不清楚的?
这一天,黛玉走到潇湘馆的后院,却见满树曾经盛极的梨花已经落了满地,宛如在地上铺了一层雪。只是,雪终有化时,这梨花在此处,虽然后院少有人来,却也难免有践踏之事。
想起“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句子,不由也感叹,自古将花比作女儿,果然是有道理的事。女儿家年少时便宛如这树上花,正是“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村琼葩堆雪”,待得年纪渐长,嫁了人,操心管事时,年少时的美丽,年少时的天真浪漫,可不就正如这落地的梨花一般了?
且落地之后,再无以往的依靠,自然也就没了以往的万众瞩目。人人睁了眼睛朝上面踩过去,何曾往地下看一眼的?
虽黛玉已不如之前那样自伤身世,自觉悲苦无依,未来必然悲苦难言,但也是个心思重的。曾经作风清的时候经历的世事少,早早就避了开去,完全的无力感,还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才略略生出。此时在贾府这样的大环境中,对很多事情都不免有感慨之心。
当下想到“花亦如我,亦如这天下女儿,莫说是这天下女儿,没这一身能力,我连自己尚且救不得。便有了这能力,也不知,光是这贾家的几个姐妹,是否能够救下?且就是要救她们,她们也未必领这情,我视这落花伤感,她们倒将之当作理所当然之事呢!但我即便救不得她们,却可将这些落花救上一救,也不枉这一月来,它们悦我身心耳目了。”
当下便把几个婆子斥退,只叫了几个丫环。紫鹃雪雁且有一个新近分过来,比较伶俐,□纤的,取了花锄花帚花囊,将那满地的落花扫了,装入花囊之中,又于梨树下挖开,将那些落花倒入。虽不是重活,但几个女儿家何曾做过此等苦差事?便是黛玉此时身体不同往常,也很有些气喘。
但在做完之后,黛玉却还是颇为喜悦,只道让这些落花去处归了来处,也免了一翻人人践踏之苦。又起了心思,到园内人来人往之处,在无人时也收拾一番,但却要等到明日了。
这一日天色已晚,只吩咐婆子并小丫环打了水来洗澡便罢,第二日,见过贾母,也不和众姐妹一处做那往日里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的雅事,径自拿了花锄等物,也不带丫鬟——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