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宝玉见了贾母,只说是自己不小心烫了,但贾母还是不免又把下面跟着的人骂了一遍,只命宝玉好好休息。
又过了一天,贾母的身体说是好了许多,便又招了姐妹们来跟前玩笑取乐。只是,黛玉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贾母只道她担心宝玉,笑得意味深长,却不知道黛玉想的是另一回事。
她不信这世界上有什么神仙仙佛,却也早就知道,这世界上还是有些能人的。比如说当初感受到的那个,又比如说……宝玉的那块玉,确实是来历不凡。黛玉甚至知道,如果她谋了那块玉走,便能最快速度的恢复风清时期的修为。但她当然不可能那么做,尽管她很想快速恢复力量。
她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为什么《红楼梦》这本书居然有那么多的地方,和这个世界吻合,但因为记住了那书中的故事的缘故,在看到宝玉烫伤后,便想起了一段情节来,因而念念不忘。
“魇”,这样的法术到了风清生活的时代,已经基本失传了。虽然还有一些修炼的人,但法术的失传比修炼方法的失传要严重得多。而即使是在那个时候,这也是一种很讨人厌的法术。
以黛玉现在的身份和力量,在这个时代,想要在贾府改变什么,很难很难。何况她又素来讨厌心机谋算,按照后世的说法,说她有点心理洁癖也可以。但是,用法术害人,同样是她相当讨厌的事情,她又偏偏可以借自己的力量做到点什么,便自然是念念不忘,只等着看是不是那样,也想看看若当真那样,是否能够惩戒凭着力量作恶的人。
因为现在看来,这法术竟然是在道婆尼姑中颇为普遍的流传着的。
等到丫环说“马道婆来了”的时候,她的心便猛地一跳,竟有几分兴奋的感觉。
马道婆,这是在官宦之家中颇为有名的一个道婆,人人都说很有几分神通的。她也是宝玉的寄名干娘,年纪也有五十多岁了,一脸的精明,眼中有狡诈之光,哪里像是诚心修道之人?
黛玉上次见她,那还是没有风清记忆时候的事了。此时的教育的缘故,那时的黛玉也是信佛的,对这些尼姑道姑,总不免有几丝信服敬畏之心。现在用完全不同的眼光来看,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而且,黛玉也感觉到,这个道婆的身上,确实是有一股不弱的力量。只是这力量……和她的力量、当初在河边感受到的磅礴生机、宝玉的玉上感觉到的勃勃灵气,却又完全不同,自有一股晦涩阴暗的感觉。
三姑六婆,当真多半不是好人。
马道婆去看了宝玉那里回来,便用一些菩萨佛祖的名头来糊弄贾母,生生的把一场人祸说成了天灾。唬得贾母送她钱财,去点什么海灯,供奉那个“大光明普照菩萨”,竟还有不少官员诰命竟真的点了,还花了许多钱。不得不让黛玉感慨,现在真的是女眷信佛,蔚然成风。再怎么精明的人,碰到这种事,也要糊涂起来。
贾母听了那些王妃诰命的名头,果然也舍了一个月几十串钱的要去给宝玉点灯。
待得几个姐妹从贾母那里走出来,黛玉便笑问,“你们可信那‘大光明普照菩萨’不信?”
迎春首先诧异她问得这话,奇怪道,“怎么不信?为何不信?我想来,说是王公贵族之家,这样的福报,便果然有些捉狭鬼来捉弄也是有的,这便是命运因果了。”
惜春素来信佛,但这个时候,她却对姐姐的话摇了头,“我看佛经却从不曾见过那样的事。虽说我见识不广看得不多也是有的,但总觉得那……”她顿了一顿,才压下了心底对自己怀疑那些道婆的念头产生的愧疚,继续说道,“总觉得这有些古怪。”
黛玉便又看向宝钗探春。
因为关系着贾母,宝钗便不说话。
倒是探春笑道,“信或不信有什么关系?虽说是一个月几十串钱也是……老祖宗能得个安心,岂不比什么都好?”
探春之前差点说出“也是浪费”来,这足以说明她的态度了。
只是这句话,便只有黛玉宝钗听出,宝钗不动声色,黛玉却是抿嘴一笑。
黛玉只道这一两天便会出事,便常往宝玉处跑。谁料过了三天,宝玉的烫伤都快好了,却还是完全没事,她又不懂现在的“魇”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无从预防,不免想——要么是已经开始了?要么是我多疑了?
这一天,她在午后看了一会儿书,做了一会阵线,弹了一会儿琴,自觉心思仍有些烦乱,就走出了门来,站在石子路上看了一会阶下新迸出的稚笋,心中忽有所感,便不出门,又走回来,挑了些“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的诗句教给廊下的鹦鹉。
自黛玉入了这潇湘馆得了这鹦鹉以来,便时不时有这样的事,那漂亮的凤头鹦鹉现在十分知趣,立刻绕口饶舌的学了起来,丫鬟们虽然听不全懂,却也觉得有趣,纷纷来看。黛玉便又拿了些吃食,但凡那鹦鹉念得对了,便喂给它吃,因为黛玉有些不知道掌握份量,不多时,这聪明的鹦鹉的肚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