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有些不好意思,贾环也有点尴尬。
黛玉到底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大家闺秀,知道这个时代上流社会某些风俗的她,一时间就有些想歪了。毕竟她也是知道的——李纨说过,或者是因为某些地方同病相怜的缘故,贾兰贾环性格完全不同,却十分要好,时常同进同出。
而且,贾兰虽然年纪小,看来却也有清俊的感觉了。贾环尽管自黛玉第一次见他起,他就已经被赵姨娘教得锱铢必较、举止猥琐,但是,贾政算是仪表堂堂,赵姨娘虽然尖利,但直到现在,若是打扮起来,也绝对是一个美人。贾环此人,作为他们的孩子,若是只看五官相貌,那也是清秀端正的。
于是,她不小心就想到贾宝玉和秦钟身上去了,一时间就有些脸红。
不过她还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除了一些特殊的时候,比如说,探望贾宝玉的时候,贾环虽然是这里的“三爷”,却轻易是……不怎么被允许进入园子的。
贾兰多半是买通了看门的婆子之类的人,这才把贾环引了进来游玩一番。黛玉也不知道,为何这两人的关系能这么好,也虽然,她并不喜欢贾环。但既然是他,她自然也没有什么打小报告的意思。便点了点头,“我不和人说就是。……只是,正经说一声,堂堂正正进来,还有谁拦着不成?怎么非要这么偷偷摸摸的?”
贾环低头不语。
何况林黛玉这句话本来就不是对他说的,他也不用回话。他素来知道这个林家来的姐姐不待见他,偏她又受宠,少不得也只好让着了。
贾兰听了这句话,脸色却暗淡下来,嘟囔着说,“要是正经说了,别人不说,母亲都要说我多事了。”
这话听得黛玉一愣。
细细想来还真是这个道理。不说别人,就是李纨,哪里会希望儿子交这么个朋友!姑且不论贾环的人品问题,光是他的身份,只怕就要让李纨为难。不过,贾兰虽如此说,脸上却没有什么怨愤之意,似乎只是对这状况有些无奈而已。
想着他的孝顺,便说道,“你也是糊涂。大嫂子带你到这院子里来,就是为了督促教管我们姐妹,真当她什么都不说,便是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不成?你要交朋友,好歹也为母亲想想。正经的爷们进这园里来走走,有你宝二叔为例,拿出点身份来,丫鬟婆子便是不耐烦,也不能说什么。你自己掏了钱,贿赂了他们,难道我不说,就能瞒了人了?到时候闹起来,还更没脸呢。”
贾兰一愣——原本是贾环这么说,他就掏了钱给了婆子,放了贾环进来,也说不要声张,原本是怕让母亲和那位祖母知道,但黛玉这么一说,他才反应过来,这园子里的事,真的能瞒许多人?真要说出来……
想到这里,他连忙作揖道,“是侄儿莽撞了。多谢姑姑教诲。”
黛玉倒是诧然,自己一想——难道我又教了他一次?貌似还真的是这样……但这算是教诲么?
同时,她也能想到,会这样私进园内,多半是贾环的要求。心里依然对他不喜,便点点头说,“以后你记得就好了。”
两个爷们,来这园子里还要避着婆子丫环,这都什么事啊。要是有人不小心瞅见了,还不知道怎么想呢。有了东府贾蓉贾蔷的流言还不够不成?
黛玉在心底直摇头,说着便要离开。
“……林姑姑。”
就在黛玉转身的时候,贾兰似乎犹豫了一下,但似乎还是呼唤了一声。倒让黛玉惊奇,转过身来,问,“又怎么了?”
“关于端午节娘娘的礼……”贾兰嚅喃着说道,有些说不下去。
黛玉心里一惊,倒没想到自己的事。而是心里一扳算,就想起来,端午节的礼,听紫鹃后来的介绍,李纨和王熙凤等同,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但是贾兰和贾环……却似乎都是没有得到端午节的礼的!虽然东府那边的世子贾蓉似乎也没有,可是,贾兰贾环,毕竟亲一层啊。
她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笑道,“因为没有得到娘娘的赏,所以就来逛园子解闷?”
贾兰听见这话倒是一愣,低下头去,“不是这个。……林姑姑,我这两天看那些守园的婆子也很懈怠了,整天吃酒打牌赌钱,对里面的事情照顾的也不禁心,要是不小心放进一两个小厮来没来得及催出去,冲撞了姑姑就不好了,姑姑以后出来,还是带一个丫环比较好。”
他原本想说的不是这个话。
黛玉有些诧异的看着贾兰,总算反应过来这一点。
——端午节的礼,说的是我的礼,还有宝玉宝钗的礼?但是,想提醒我什么呢?小厮的冲撞……是了,名声?
她到底心思敏锐,反应过来,略想了一想就大致明白了。虽然不敢肯定这个孩子是不是这个意思,但还是点头笑道,“以后我自会注意些。只是此时我要去栊翠庵,若带了人去,只怕还要被妙玉挡在门外呢。你们两人若要逛园子,好歹光明正大些罢,光天化日之下,你们却鬼鬼祟祟的,这才是不要名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