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倒茶的晴雯听了这话,许久不曾展颜的脸上,也不免露出了一个笑容。
袭人见他不耐,反笑了,站在一边说到,“我知道这些话放到二爷的身上,便说上一千次,二爷也不见得听得进去的!且说些能听进去的事情罢……原也不知会有这样的一件事情,且我们这些人也是从来不曾办过这事的,如今便连行李都不知道怎么收拾呢,况且又急。”
宝玉心里正想着该如何探一探之前的事,解开丫鬟们对林妹妹的误解,听袭人说起行李的事情,便随口说道,“随便你们收拾就罢了,不过准备些衣服,还有日常积攒的碎银子就是了。出了门,我也就是带着茗烟和李贵几个,繁琐衣服就不用了,在外面我也就只能靠自己了!”
袭人忙问道,“一个丫鬟也不带么?”
宝玉笑道,“即是出门游学,哪里有带丫鬟的道理?我和老太太,还有娘说了,你们就守在这园子里,蘅芜院和潇湘馆近,故此有什么事情,就和宝姐姐、林妹妹去说,也由她们管着你们——都说宝姐姐会管事些,便不妨多去找她。到了年末的时候,若要放人出去,袭人你看了哪个丫鬟的年龄够了,报上去就是,既然不过剩下些日常打扫的事,我回来之前,也不必添人了。”
袭人不料他已经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好了,只得答应。
晴雯此时并未退出房间,听见宝玉如此说了这么一大段话,不由得疑惑的瞥去了一眼。
宝玉看到她这眼色,心中一动,他知道,晴雯必然不是会去找林妹妹的人……
这时,袭人心底盘算了一番,又问道,“衣服、银子,这些是要备好的。只是,即是出门游学,难道竟不带些书的?”
宝玉倒没想到这个,听了这话,沉吟了一阵,道,“带上四书也就罢了。”
袭人在他身边也很是学了些字的,便笑道,“既如此,我就去安排了。”
袭人去外面安排收拾行李,房内就只有晴雯一人在那里等着伺候了,宝玉见她站在那里,不言不语的,知道她至今都在为自己说要把她们都放出去而生气,他心里叹了一口气,正要叫她过来说话,麝月便掀了帘子走进来,笑道,“如今一整理,才知道我们这儿的东西真多。我记得这卧房里还摆着几本书的,那么喜欢拿来看的,真的不要带走么?那是送回到林姑娘那里呢,还是摆回书架上?
宝玉一愣,忙往床顶上一看,正看到了几本《东安王传》。
这几本书却是几个月前从黛玉那里拿过来的,因为是黛玉说拿来给他好好看看,宝玉便好好的看了一遍,其中东安王发明的众多奇巧之物的记载,以及一些东安王本身的一些言论都颇为有趣,宝玉看了一遍以后,就放在了床顶上,晚上回来,靠在床上,也好随时拿来看的。
但这时,他心里有事,便不觉在心底冒出了黛玉的那句话来——尤其是最后一本。
最后一本。
最后一卷。
那本来是他最不喜欢的。里面充满了内帏的争斗,和写书人对东安王的不值与怜悯,以及对那些“妇人行径”的不屑……东安王平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不会体贴女孩子,写书人更是把这些女孩子贬到了尘埃间。
因此宝玉本来最是不喜欢这一卷,从来不曾深看的。但现在,却是忽然间就有些念头不可遏制的冒了出来。
自从,他遭到了黛玉的拒绝,从此明白“个人有个人的情份”之后,她对女孩子们的事情便看得清楚了好些。之前和黛玉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心里面也有些怀疑,但总是觉得是冤枉人,不曾多想。
但如今,有些想法却不可抑制了。
当下,宝玉拿了书,重新坐好了,将那最后一本递给了麝月,笑道,“这几本书……我带上这一本了。帮我装到行李里面去。剩下的几本,麝月,你跑一趟,送回潇湘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