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和黛玉的关系,在风清灵魂带来的记忆,在那个“故事”中称不上好,虽说两个女子都信佛,但是,原本黛玉的“信佛”,却不过是受到普遍的影响罢了,和惜春没有多少共同话题,因此也没有多少来往。
不管是林黛玉还是风清,都并不是会轻易和人成为朋友的人。
倒是在风清的灵魂和黛玉融合后,把佛学也当作哲学来看,和惜春有了共同话题,关系也就亲密了不少。尽管如此,两人的关系也从来远远没有到“知心姐妹,无话不谈”的地步。
黛玉其实相当清楚——不管在那个“故事”中,惜春是否有如今的这种举动,都可以肯定,没有她和宝钗在,惜春不会做出如此决定。这样的事情,很容易让人胆怯。
这也是惜春向她吐露自己的目的和想法的重要原因——她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些事情的,而且,如果让她们毫不知情的成为了她的“帮凶”,她们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完蛋了。所以,小女孩子需要倾诉的这个原因,发而占据得最少。
不过,在贾府中住了这一段时间以后,黛玉至少也是有一点——姐妹们能帮,应该帮一把——的想法的,至少希望她们能过上这个年代普通女子的生活。再加上惜春反正是说清楚了,她就不在意自己为惜春壮胆的地位了。
当然,同样的事情,如果要事后让王夫人来说,她绝对会在肚子里面说,她们是被利用了。
黛玉会这样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在惜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以后,她其实并没有帮多少忙。除开给惜春壮胆的职能之外,她可以说只是符合自己的原意,做了一个旁观者,并没有自己出面做什么事情。只是在旁边看着,就不得不感叹,在复杂的大家庭环境中的小姐,怎么都是能学到一些心计的啊,只看用不用,怎么用而已……
惜春也是如此。
她至少是为了宁府,所以黛玉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反正贾蓉那也是咎由自取。
在贾珍寿筵前,她们却是没有看到贾蓉,这人也不是笨蛋,整天有三个长辈的姑娘家在园子里面走来走去,他白天自然是不会笨得自己进来撞上的。至于晚上,她们也并不出门。惜春甚至连贾蓉的行踪都不再打听了。
这样的良好表现,让宝钗大大松了口气,原本的想要抽身事外远远避开的心思也渐渐的淡了——没什么好避的了嘛!白天里在园子里面走动,也主动积极了许多。在她看来,惜春还是很明智的……那天晚上,果然不过是一时的怒火罢了。
她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在她的身边,黛玉惜春,也都把园子里面的情况,尤其是让她们进过了门的葛姨娘柳姨娘,几乎都摸了个底掉。
其实黛玉也颇为惊讶。
拜她良好的听力和敏感的心思所赐,她注意到,在宁府,贾蓉和葛姨娘、柳姨娘的事情,几乎是半公开的,只是瞒着贾珍而已。
也正是因为如此,勾搭成奸了许久都安然无恙,甚至有一次被嫡小姐当面抓住了都没事,也就难怪葛姨娘、柳姨娘神色言辞间都有些猖狂,并不是那么紧密遮掩了。
也许她们确实是有紧张、害怕,把一切都隐瞒到最紧密的地步的阶段,但现在,这个紧绷阶段显然已经过去了。
会造成这个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
首先,是因为贾珍的后院,相当的“和谐”,少有妻妾争宠之类的事情。而造成这个原因的,则是因为,如今在贾珍的面前,实在是无宠可争。贾珍近来年纪大了,就算是留连花街柳巷,也并不带新人过来,后院许久不添新人,此人又更加偏好起娈宠来,姨娘们各个都寂寞已久,和贾蓉有点暧昧的,或者说有这个心思的,并不止这两位而已。大家都称不上太干净,当然不会去挑别人的茬,轻易闹将开来。而丫鬟小厮们,私下议论也就罢了,哪里敢透到贾珍那里去?
是的,会使这个情况,贾珍的性格就是原因之二。虽说贾蓉是他的亲生儿子,而且就这么一个儿子,但贾珍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若是事情宣扬出来,他定然也是要收拾贾蓉一顿的。可是,这也是一个颇为好面子的人,把事情掀出来的人,他也绝对不会放过。
而既然所有的主子都“压着”,自然也没人会去触那个眉头。
“我那大哥哥,虽说并不知道这事,但是我可不相信,他一点儿风声都没有觉察。毕竟他也会在后院取乐的。”在寿筵的前一天晚上,惜春拉着黛玉在小岛上散步,把丫鬟们都远远的打发了开来,一边对黛玉说道。
此时明月高悬,漫天繁星,但主要的光源却是在她们的身边——高大的树木上挂了好多个琉璃的灯盏,还没有全部点亮呢。
“你是说,他并不愿意追究?因为没有证据,还是懒得?又或者怕追究起来,坏了名声?”
“怕坏了名声?”惜春冷哼了一声,“当年……”
吐出两个字,她就连忙不说了。
贾珍和秦可卿,公公和儿媳妇的乱伦,还是不好说出口的,即使是这件事情,有不少宁府的人都知道,但是贾珍也确实是极力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