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告辞。
邢岫烟知道宝琴并不喜欢自己。她不知道自己那个未婚夫君的想法如何,但是小姑难处,本来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不要说还有那样的父母。如今连姑父也……见迎春去看贾赦,她也有点想去看看,主要还是看情况。
所以,她很是露出了一副想跟去的神情,除了迎春没有注意到,其他人都注意到了。但是最终她想到那边必然也是一团乱,就没有开这个口,任由迎春一个人去了。随即,又在大观园门口见了等待母亲的贾兰,方知邢王二位夫人出去后,就把他们各自打发回来了。李纨领了贾兰自去,邢岫烟也就和和众人告辞,自己先回了紫菱洲去。
一连去了三人,剩下的几个小姐也就各自散了。
因为从来没有把贾府的名誉和未来与自己以后的幸福联系在一起,黛玉算是众姐妹中比较轻松的一个——另一个是宝琴。
不过,这一连串的事件,让黛玉不由的怀疑,是不是她引起了什么蝴蝶效应,贾家的衰败,提前了?从她的绣品被偷开始,贾府算是出现了一连串的意外事件,这些事件有些连她都没有想到。而这些事件,在她眼中看来,无一不昭示着贾府的衰败之象。
如今她的力量失去大半,自然是不愿立刻失去贾府这个可以暂时托庇的地方,但是如果贾家倒了,她或者也可以相信欠她一个人情的燕霜夜的人品,所以倒是不用担心。而贾府的那些奴婢,虽然贾府一倒,她们必然要受到牵连,但最有可能的,还是被卖到别的地方去继续做奴婢,这是好是坏,也是很难预料的事情。
唯有那些和她日常相处的姐妹……
黛玉看来,在现在的这个年代,完全没有女子权益的年代,一个家族的倒台,下场最为凄惨的,绝对是这个家族中的女眷们。很多时候,死都会成为解脱。在那之前如果能够及时嫁出去,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吧。
贾赦的事情,被贾母压了下来。
贾赦果然不敢违抗贾母的明命,只在屋中养伤,就当作这件事情不曾发生过。但是,想要完全遮掩这件事情,却是注定做不到了。
不过过了两日,这一天,湘云约了黛玉,两个在宝钗那里坐着,三人聊些诗词的时候,便见宝琴气冲冲的回来。
开始问她,她还不肯答,问得紧了,宝琴到底没有宝钗那样的深沉,便忍不住说了出来,却原来,宝琴这天应了女学的邀约出去,却被问了一些贾赦之前的事情,让她很不愉快。
黛玉揣度她的意思,总觉着宝琴有了一丝怨言,怨贾府牵连了她的名声,毕竟她也是贾府的干女儿。就是湘云,她虽然为人直爽,如今也长进了些,听出了宝琴的意思,就有些不悦。还是宝钗会察言观色,注意到了她两个的神情,忙把话题岔开了,又说了几声,便借口有事,让林史两个告辞。
黛玉湘云两个出来,黛玉还没说话,湘云先抱怨起来,“她如今倒是混进那女学里面不想出来了,如今倒是嫌这里麻烦了?果然在那女学里面学不到什么好东西!她怎么也不想想,当初若非是你们带她去,她又是贾家的干女儿,能这样么?怎么几个月的时间,她就变化这么大?”
黛玉默然的想——也许她的变化没有你想象得大。
但是,有了女学的邀约,宝琴开始加入那个团体开始,她昔日的热情确实是逐渐消退了,性格也逐渐有所变化。这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变得明显。
她并没有像她堂姐那样变得更加成熟圆滑,而是受到了那些大家闺秀大家主妇教育的影响,对于利益关系和家世名声什么的,愈发看重起来。
她不免劝慰湘云道,“你也别这么说,当初也是外祖母硬要认她做干女儿的,她长得又漂亮,也讨人喜欢,能进那个女学,我倒不意外。如今这事,她有怨言也是难免的,你做什么不去那女学?不就是怕里面的三姑六婆、指指点点么?你去听了,只怕也未必不迁怒。俗话说人走茶凉,如今尤家姐妹都被安排出京了,过些时候,风波平息了,也就好了。”
湘云有些心烦意乱的说,“希望如此吧!你不知道,我自小在这京城里长大,各个宅院的事情也听过不少,没听过这样的……谁知道要被人议论多久呢?是了,宝玉这两天有说过没有?不是他要打点送那姐妹两出京的么?不知道怎么样了?”
黛玉想想看,发现宝玉竟然真的从没说过这事。
本来因为贾母的态度和两个姐妹的关系,她们对这事就不好多提,宝玉这两天又只在贾母那里见过两次,所以这事竟不知道结局。她不由笑道,“当时外祖母说‘快送’,想来已经送出去了吧。你若真想知道,不妨问问他去,想来也没有什么好瞒的。”
湘云想想确实如此。
但她心中只觉有一股闷火,虽觉得答案不言自明,却还是拉了黛玉说,“我们问问他去!”
宝玉这时在怡红院。
黛玉这次到了怡红院,却见了和前一次完全不同的景象。上上下下,内内外外,到处都有人忙来忙去。
宝玉接了她们两个说要奉茶,黛玉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