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看戏。
黛玉也坐在宝钗的身边,神情懒怠的拿着一个小酒壶自斟自饮,她倒是没有认真看戏,但也没有加入到姐妹们的玩闹中去,过了些时候,惜春也走过来了,坐下,只是一言不发。
又过了些时候,湘云拉着探春来坐下了,笑道,“你们都不玩,那还有什么意思呢?罢了,大家一起看戏吧。”
宝钗笑了笑,才要说话,但转眼又咽下了,“宝琴呢?”
“宝姐姐放心,琴妹妹拉着李家姐妹出去了。本来就是许久不见,自然有许多话说。”
黛玉看了湘云一眼,笑了笑,没说话。
要说这宝琴,在这里过的比起她记忆中的那个故事可要差多了。随着宝钗露出退意,贾母逐渐对宝钗露出了善意,甚至隐约透露出,可以为她寻找夫家的意思。而对宝琴,自然也就不需要保持之前的那种宠爱了。
而且,宝钗没有彻底拉拢她,她也不如那个故事里那般,和薛家好的亲如一家。
宝琴在这园子里面,就没有了十分要好的人,也没有那么如鱼得水了。
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她是过得更好也说不准。凭借自己的才貌,她迅速在京城中的女学寻找到了位置。虽然随着贾家的败落,她越来越不如前,但她的未婚夫家乃是翰林,所以总算是还有那么一席之地,这使得她飞快的成长起来,变得越来越圆滑,越来越……像是前几年,在贾母的压迫下也在飞快成长的宝钗。
宝钗对此似乎也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也没什么表示。
事实上,当她决定要退出这场宝二奶奶之争以后,她的很多态度,就和以前变了个样儿。
“这么热闹的日子,也没有接二姐姐回来。”惜春忽然说。
“应该是要初一办家宴的时候才会回来吧。初一的时候,不是大老爷那里开家宴么?”黛玉顺口就回了她一句。这话一出口,才发现探春的表情变得挺怪。
“三妹妹怎么了?”这一问,同样是顺口问的。
探春想了想,还是笑道,“之前二姐姐派人来传话说,要初二办家宴的时候再回呢。之前老太太也说了先把人接回来,但她似乎有了身孕,所以不愿意回。”
黛玉大为惊奇,“这是喜事啊,怎么之前竟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湘云惜春也表示奇怪。
探春笑而不答,只是奇怪的看了黛玉一眼,便连宝钗,都看着她摇了摇头,那意思竟有些谴责的味道——你怎么还没反应过来?
黛玉见了他们的眼神,才明白了。
迎春有了身孕,确实可以先不回来,但是,怎么着,贾赦办家宴的时候不回来都是说不大过去的。那可是她的生父!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迎春和她的父亲之间出了点问题。
看探春和宝钗的态度,还有责怪她,在宝钗退出以后,她居然放松了警惕的意思。
黛玉对此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本来,迎春居然能和自己的父亲闹矛盾,直接说在父亲办席的时候不回来,在这么几天之前就说好……这件事就足够让她惊奇的了。在她看不见的地方,迎春似乎真的在飞快的蜕变啊……
从一个木讷的少女,到一个“合格”的掌家奶奶,那种蜕变。
姐妹们正在说话间,凤姐进来了,她先打量了一圈,笑道,“妹妹们倒是清闲!林姑娘史姑娘薛大姑娘,还有三妹妹,都起来和我走吧!薛二姑娘呢?”
湘云于是又说了一次,只是有些莫名。
凤姐忙对平儿道,“快去把薛二姑娘找来。”一边又对几个姐妹说道,“先是南安太妃说起,又有几个诰命附和,说要看看你们,这不,老太太便让我过来了。当初在北静王府,几位姑娘就让人记住了,人们都记到现在呢。偏老太太又不怎么让你们出去。这次得了空,是非要见见不可了。”
黛玉蹙眉,再次有那种似真似幻的感觉袭来。
到了荣庆堂,见了那些诰命,果然是南安太妃对她们最感兴趣,就好像从来没见过似的,拉着她们一个个的细看,又一个个的夸了,还给了不少礼物。
本来这也称不上太过不寻常,可是联系到南安郡王最近的麻烦,就显得南安太妃的这份从容镇定不寻常了。
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黛玉记得的那个故事中,某个段落将要发生。
虽说在那个故事里面,直到年底,原作者的稿子遗失的地方,探春也没有远嫁出去。但黛玉始终觉得两者之间是有些关系的。
直到贾母寿宴过后,她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或者是因为再次有外力插入的关系?
南安太妃确实是有私下和亲敌国皇室的意思,但她看中的人选,很不可思议的,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