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即使是在过年期间也没有放弃寻找人家,但极少人会在这种时候考虑议论婚嫁大事。在这个时候,考虑的多半是已经议定了的婚事。何况他又不能直接以女方亲人的身份上门,顶多就只能做些诱导之类的工作。贿赂媒婆啊之类……
也是可怜,原本逃避世俗的人,现在却要做这样的事。
贾府,在元宵之前,贾母在年宴上说的话,就几乎立刻应验了。
史家传来消息说,史家的两位夫人都会回到京城来,准备湘云开春送嫁的事。薛蝌也在准备在今年把宝琴给嫁出去,然后再准备自己的婚事。薛姨妈也同意了薛蝌的这种做法,说到底,这两桩婚事,也是薛蝌自己出钱。
湘云全没料到她的婶婶会这样关心她的婚事。倒是贾家的人对此十分明白——史家已经离开京城许久了,京中原本的人脉全部都在疏远,必须要想办法弥补,而给湘云送嫁是一个好机会,湘云的未婚夫婿卫若兰也是出身于京中名门世家的。
不过,虽说不明白,湘云却是很高兴自己能够离开的。在几年前刚到贾府来的时候,她还希望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呢。但转眼数年,心境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她和宝琴依然住在衡芜院内,但她们几乎都已经不说话了。随着宝钗在贾府的地位稳固,甚至逐步接过了大观园的管理权,宝琴逐渐和宝钗又要好起来。现在湘云已经能逐渐看懂这种事,便觉得不愿意搭理宝琴了。
至于宝钗……
湘云觉得很心寒。
她和黛玉一向都是很要好的啊,尤其是这两年。她怎么就能当做一切都没发生的样子?每天都那么言笑宴宴,稳重端庄?甚至,连她谈起黛玉的事情都不乐意,就好像这事情完全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样的情况下,还留在大观园内简直是一种煎熬。
其他的两个姑娘,邢岫烟素无来往,但湘云有段时间连黛玉都觉得那是假清高,对邢岫烟就更不用说。探春协理家务,也是日渐操心,少有交游。
还有一个宝玉。
他虽然不记得了,但自从重新认识开始,他看来倒是别无异常,对姐妹们仍然热心周到。只是想到他忘记了黛玉,湘云就很不满,也不想和他来往。只觉得他看来多情,其实薄情,也难怪惜春会觉得这是一个假的了。毕竟她和黛玉那么要好啊……
种种情况下,湘云竟然觉得,能够离开贾家是一种解脱。她迫切的希望,能够走进一个新的、热闹的、充满生机的环境中。
这天,虽说本来已经不来往,湘云还是决定到怡红院去道别,她不知为何她两个婶婶怎么在过年的时候就动身了,才过了元宵,就要到京城了。
只是虽不知道原因,却觉得高兴。
这代表近乎是煎熬的来往只需要这么一次了。
此时是半下午时分,湘云还是知道的,这个时候,宝钗一般都在房中做针线,宝玉也在书房读书。有什么零碎琐事,便有人来禀告在外面的宝钗,也不会影响到宝玉。
湘云即打算一次性别了两人,便自挑了这个时候。
到了怡红院,见这里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丫鬟仆妇换了个遍,又忍不住伤感。经了通报进到房中,被宝钗迎着坐下,虽说她言谈无二,湘云也还是自觉生疏了许多。
不说别的,以往她来怡红院,何时还需要丫鬟通报的?
不过,她还是振奋精神,说了道别之事。
宝钗叹道,“姐妹们相聚数载,终究是到了分别之时了。”
却没有把宝玉也叫出来和湘云道别的意思。湘云此时觉得宝钗生疏无比,却也不好多问。宝钗又道,“云妹妹要走了,宝琴要嫁了,三妹妹也有人来求亲了。今年过年,可真是要如老太太所说的,冷冷落落了。”
湘云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也是没法子的事。”
宝钗看她一眼,又叹道,“何时起,连云妹妹和我也这般生疏了。”她其实是知道原因的,所以也没有多加感叹,只是说,“不过是才过年,事情也真奇了,便有两家人来求三妹妹,我看着都好,只可惜都没成。年前也有一户和二姐姐那边一样的人家来求亲,也没成。虽说是想给三妹妹挑户好人家,但保不定就把三妹妹给拖到明年去了。”
宝钗也是知道如今和湘云没有什么话题了,所以特意提起探春来。
但即使是这个,湘云因为“黛玉之死”也听到了不少,心中不快,嘲讽的说,“如今宫里的娘娘有了身孕,只怕是有心思攀高呢,普通人家如何看得上眼?宝姐姐若是婚期定得晚上两个月,只怕都要有些变故呢。”
宝钗不料一直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的湘云一开口说话竟是显得如此犀利,一时间不由得哑然。
虽然她的情况不一样,但关于探春,因为最近的事情贾家提高了标准是事实。他们觉得,探春虽是庶女,却也是宫中贵妃娘娘的妹妹,怎么能轻易挑个没落士族或者不知道未来的读书人就那么嫁掉?怎么着,至少要是王公贵族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