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说我们这样的百年世家,当初建这园子的时侯,也还拿不出钱来不成?”怡红院内,宝玉奇怪的问着宝钗。他不明白现在府上那些长辈们为什么会有难以掩饰的慌乱,尤其是在这些长辈凑在一起的时候。
不过就是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先反省自身,没有对当初省亲时候的接待规格做严格的限定,又下旨要彻查外戚的耗费而已啊。
甄宝玉可是还记得的。贾宝玉当初到金陵去,就是趁机去置办产业的。而且,那个时候他们盖园子,好像就从甄家提了存的五万两,三万两买戏子,两万两置办这园子里的帐幔等物。他虽不关心,却也听几个姐妹感叹过此事。
因他们家也是曾经接驾过几次的。
那五万两银子的用处,贾家的奢华便可见一斑。
甚至他到了贾家后,到了怡红院后,见了这里的陈设,还以为贾家就是因为这园子才败下来的呢。
宝钗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但是一来不好表露,二来这事牵扯黛玉,所以她只是笑道,“这话二爷问我,我又怎么知道?那个时候,我也不过是外来的亲戚罢了。”
甄宝玉沉吟了一会儿,问道,“想来当初我也是不关心这个的,一点儿民生经济不知道。我正想问你,那个时候盖这园子,可从你们家借了钱没有?”
宝钗在薛家可是早当差的,这下没法推脱了,只得笑道,“没有。一分也没有借。”
“那就奇了,若是短缺银两,怎么着也先该想到亲近的亲戚才是。那样明着不要脸面的事情,也只有那等暴发户才能做得出来。”
确实是从亲近的亲戚下手了。
但宝钗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甄宝玉也没想到宝钗知道此事的详情,在左思右想得不到答案以后,他摇摇头,也就放下了,继续去专心看书。他没想到,这件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到底是顶替的,当初宝玉在京中也有些朋友,尤其是北静郡王,那是见过“甄宝玉”的,所以如今,甄宝玉都不怎么出去交游了,就是担心被认出来。
想着过上两年,人有了变化也就不再稀奇了,到时候再出去也就没关系。
而大观园中的丫鬟们,即使有那么一两个不怕“不能再谈黛玉”的禁忌的,也弄不明白黛玉的身世,连林如海的官职都叫不出来呢。
甄宝玉自然也就无从获得相关的信息了。
但现实告诉了他。
八月盛夏,贾琏被捕。
在一片慌乱中,甄宝玉才知道,那个“林姑娘”并不是如自己之前知道的,什么都没有,寄居在贾家的孤女,她的祖上也是四代列侯,历代在金陵为官,而父亲,更是在当朝第一肥差巡盐御史的位置上做了六年,一直到死。
这样的身世,又没有别的什么兄弟姐妹,近亲支族来分享遗产,怎么可能身无分文的来到贾家?又怎么会孤身一人被嫁到南方,被逼投河自尽?
在知道那句“遗言”以后,甄宝玉真是都忘记了去装“听到黛玉名字必然头痛”的样子,而是径自去找了李纨和贾兰。
他知道,在李纨那里,有园中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起社的时候的各种诗稿,在那些是诗稿里面,他看见的是除了“琴绣双绝”这样的泛泛评价之外,一个对命运感到悲观的女子。
然后,他相当聪明的去找了贾环。
贾环不知道他是假的,但是很乐意“贾宝玉”崩溃,所以,不出预料,他告诉了他“林黛玉”这个名字相关的所有事。她在京城有诺大的名声,不像探春那般,一及笄的时候,本来就有众多王公贵族之家来求亲,甚至,不是王公贵族之家,还不敢来呢。
只是那时人人都以为,她必然会被外祖母配给贾宝玉而已。
但是没有。她被突兀的送回南方扫墓,然后贾兰就传回了她的死讯。
整理完这些信息以后,甄宝玉的心顿时就是一沉。
他想到了很多的可能,但是没有一个是好的。
成为贾宝玉,事情似乎也不会那么好呢……
或者,必须要尽快脱离贾家,就和那个贾宝玉一样?
但甄宝玉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该怎么才能脱离贾家,事情便接踵而来。
贾琏不过是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如何能够受得了牢中的生活?不过数日,他便承认吞没了林家的财产,并且将当时作为应天府尹的贾雨村给拉了进来。
事情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贾雨村不管是在做地方官的时候,还是做京官的时候,都帮贾府处理过一些不妙的事件的。比如说当初薛蟠杀人,比如说贾赦逼死石呆子的事情,比如说两位姨娘和尤二姐的死……
诸罪并发。
八月底,在贾母过了八十一岁的生日之后,宁府被彻底抄没,贾赦被捕,薛蟠被捕,而贾政这边,也经历了第一次抄家。但是,或者是念在功臣之后吧,又或者看在流产之后卧床不起的元春的面子上,贾母这边几乎没有动。贾政这边,因为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