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连城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后记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儿童时候,我浙江海宁老家有个长工,名叫和生。他是残废的,是个驼子,然而只驼了

    右边的一半,形相特别显得古怪。虽说是长工,但并不做什么粗重工作,只是扫地、抹尘,

    以及接送孩子们上学堂。我哥哥的同学们见到了他就拍手唱歌:“和生和生半爿驼,叫他三

    声要发怒,再叫三声翻跟斗,翻转来象只瘫淘箩”。“瘫淘箩”是我故乡土话,指破了的淘

    米竹箩。

    那时候我总是拉着和生的手,叫那些大同学不要唱,有一次还为此哭了起来,所以和生

    向来待我特别好。下雪、下雨的日子,他总是抱了我上学,因为他的背脊驼了一半,不能背

    负。那时候他年纪已很老了,我爸爸、妈妈叫他不要抱,免得两个人都摔跤,但他一定要

    抱。

    有一次,他病得很厉害,我到他的小房里去瞧他,拿些点心给他吃。他跟我说了他的身

    世。

    他是江苏丹阳人,家里开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邻居一个美貌的姑娘对了亲。家里

    积蓄了几年,就要给他完婚了。这年十二月,一家财主叫他去磨做年糕的米粉。这家财主又

    开当铺,又开酱园,家里有座大花园。磨豆腐和磨米粉,工作是差不多的。财主家过年要磨

    好几石糯米,磨粉的工夫在财主家后厅上做。这种磨粉的事我见得多了,只磨得几天,磨子

    旁地下的青砖上就有一圈淡淡的脚印,那是推磨的人踏出来的。江南各处的风俗都差不多,

    所以他一说我就懂了。

    只为要赶时候,磨米粉的工夫往往要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钟。这天他收了工,已经很

    晚了,正要回家,财主家里许多人叫了起来:“有贼!”有人叫他到花园去帮同捉贼。他一

    奔进花园,就给人几棍子打倒,说他是“贼骨头”,好几个人用棍子打得他遍体鳞伤,还打

    断了几根肋骨,他的半边驼就是这样造成的。他头上吃了几棍,昏晕了过去,醒转来时,身

    边有许多金银首饰,说是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又有人在他竹箩的米粉底下搜出了一些金银和

    铜钱,于是将他送进知县衙门。贼赃俱在,他也分辩不来,给打了几十板,收进了监牢。

    本来就算是作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名,但他给关了两年多才放出来。在这段时期

    中,他父亲、母亲都气死了,他的未婚妻给财主少爷娶了去做继室。

    他从牢里出来之后,知道这一切都是那财主少爷陷害。有一天在街上撞到,他取出一直

    藏在身边的尖刀,在那财主少爷身上刺了几刀。他也不逃走,任由差役捉了去。那财主少爷

    只是受了重伤,却没有死。但财主家不断贿赂县官、师爷和狱卒,想将他在狱中害死,以免

    他出来后再寻仇。

    他说:“真是菩萨保佑,不到一年,老爷来做丹阳县正堂,他老人家救了我命。”

    他说的老爷,是我祖父。

    我祖父文清公(他本来是“美”字辈,但进学和应考时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沧

    珊,故乡的父老们称他为“沧珊先生”。他于光绪乙酉年中举,丙戍年中进士,随即派去丹

    阳做知县,做知县有成绩,加了同知衔。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丹阳教案”。

    邓之诚先生的“中华二千年史”卷五中提到了这件事:

    “天津条约许外人传教,于是教徒之足迹遍中国。莠民入教,辄恃外人为护符,不受官

    吏钤束。人民既愤教士之骄横,又怪其行动诡秘,推测附会,争端遂起。教民或有死伤,外

    籍教士即借口要挟,勒索巨款,甚至归罪官吏,胁清廷治以重罪,封疆大吏,亦须革职永不

    叙用。内政由人干涉,国已不国矣。教案以千万计,兹举其大者:

    “……丹阳教案。光绪十七年八月……刘坤一、刚毅奏,本年……江苏之丹阳、金匮、

    无锡、阳湖、江阴、如皋各属教堂,接踵被焚毁,派员前往查办……苏属案,系由丹阳首先

    滋事,将该县查文清甄别参革……“(光绪东华录卷一O五)

    我祖父被参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将为首烧教堂的两人斩首示众,以便向外

    国教士交代。但我祖父同情烧教堂的人民,通知为首的两人逃走,回报上司:此事是由外国

    教士欺压良民而引起公愤,数百人一涌而上,焚毁教堂,并无为首之人。跟着他就辞官,朝

    廷定了“革职”处分。

    我祖父此后便在故乡闲居,读书做诗自娱,也做了很多公益事业。他编了一部“海宁查

    氏诗钞”,有数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为我

    们堂兄弟的玩具)。出丧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