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流刑警到清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十一章 闵妃告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电报是翁同龢打来的,他说朝鲜亲华的骊兴外戚集团的领袖、高宗的王妃闵慈英派人到安东告急,说由于中国派驻朝鲜的袁世凯私离朝鲜,日本人扶持的宗教组织“东学道”正酝酿起事,她请中国迅速派人去保护她和王宫。

    我知道,日本企图削弱中国在朝鲜的领主地位已经有很多年了,如果日本人获得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他们就可直接威胁到了东北,可以利用朝鲜的军事基地对中国的海域进行控制,进而威胁北京,对大清王朝的存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小日本得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在大陆立住了脚,其势将更甚,将是中国一个更难对付的敌人!

    我还知道朝鲜因为他的家族的长期内讧,使国力日衰,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攻击!现在这个国家里,中、俄、日三国通过各自的代理人都是抓着机会就要闹点事,想挤掉他国的势力,所以一直是远东的一个火药桶!

    1873年刚愎自用、乱施暴政的朝鲜摄政王李罡应在家族斗争中败北,被迫下台,大权落入亲华的铁娘子闵妃手中,她开始推行一些怀柔政策,使朝鲜相对出现了一些和平发展的景象,深受人民欢迎。但一直要西进的日本人一直对朝鲜垂涎三尺,几次逼闵妃对日本开放朝鲜,让朝鲜这样是和日本人进行贸易,遭到了闵妃的拒绝。日本人就在1882年支持一群乌合之众攻进了皇宫,企图废黜闵妃并恢复李罡应的统治。虽然国王李熙和闵妃侥幸逃离出去,但几个亲华的大臣却被剁成了肉酱 ,使闵妃政权也危在旦夕。幸亏当时李鸿章反映较快,立刻就派他的得意门生袁世凯带四千人的军队驻扎进了汉城,帮助闵妃收回了皇宫,镇压了暴乱的狂徒,使当时国力还远不如中国的日本没敢轻举妄动,一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但闵妃的亲华势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政权更加在风雨中飘摇了!

    为了避免朝鲜局势演变成中日两国的全面的军事对抗,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朝鲜撤兵条约》,条约像一个软木塞子,把正要爆炸的火药筒暂时拿它塞住了。但谁都知道,更大的爆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

    我知道,东学道起义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索,这个受日本《天佑侠团》反华组织支持的宗教组织,他们一直是朝鲜不安定的因素,多年来,由于中国派驻的军队在那里弹压,他们才没敢轻动,但暗中的串连和积聚力量,使形势变得更加微妙了!如今他们知道袁世凯回了中国,就又开始滋事。假如要是知道袁世凯已经被珍儿给崩了,那还不得闹得更凶了,那可就完全可能把那火药桶点着了!

    我打了个冷颤,妈的,难道因为我们的出现,中日之战要提前开始吗?

    不,说什么也不能让它提前,我们还需要一段理顺的时间,我要在朝鲜把日本的陆军主力基本消灭掉,要让他的一条腿就丢在那里!我可不想把战火引到中国来,我得创造一个国内相对和平的建设环境,把经济迅速搞上去!

    我决定连夜返回北京,我对燕儿说:“朝鲜可能要乱,我必须马上回北京做一下安排,你和菲儿、珍儿留下来帮助把舰队的训练办法调整一下,要实用一些的,别玩花架子!你们后天早晨赶回去,我得册封你们!菲儿摸清现有军舰的情况,拿出舰队所有军舰的改造方案。”

    安排完之后,我和雪儿、张之洞带着三千铁骑连夜朝北京赶去。

    我把慈禧和李鸿章还是安排在汽车的前面,现在两个人已经不再是羞羞搭搭地靠在一起了,而是慈禧整个人偎进了李鸿章的怀里,双手搂着李鸿章的腰,头枕着李鸿章的胳膊,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又一觉,李鸿章大概也是真的一宿没睡好,靠在靠椅上也睡得一塌糊涂,但胳膊还是紧紧地搂着慈禧,唯恐把慈禧磕了、碰了!

    我现在心里可顾不得欣赏两个老家伙的睡姿了,我脑袋里装的都是朝鲜问题!无论怎么说,我也不能丢了朝鲜,不能让日本再前进一步!那我就得迅速派人去朝鲜稳住形势。可派谁去朝鲜?在汽车上我边开车边考虑。

    派去的人必须得独挡一面,还得学会处理和朝鲜当局的关系,这人必须是文武全才,既刚烈又沉稳的人才行,按理应该是左宝贵去合适,因为他在朝鲜呆过,但我知道他是甲午战争时战死在朝鲜的,我不希望他有什么危险,我想还是让他回避一下为好!其它的人放谁呢?我正在苦想,突然见一师师长盛保策马从我旁边闪过,我心里一亮,急忙把车交给李相林,叫过一位骑兵,让他坐到车里,我策马朝前飞去,在不远处追上了正和下属谈事情的盛保。

    看见我,盛保惊喜地喊:“校长,和我们一起走吧!”

    我说:“好,咱们俩走走!朕正有事想问问你!”

    我们俩信马由缰地走着,我问他:“你知道朕为什么着急往回赶?”

    他摇了摇头说:“属下不知道!但肯定是有紧急军情发生!”

    我心情沉重地说:“朝鲜那边不太安宁了!本来是袁世凯带兵在那里弹压著那些亲日本的乱民,他偷着跑了回来,我们在天津兵变时又把他打死了,现在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