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渭水悠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八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年秋季开学,学校决定,让史小刚和另外几名高年级学生,从史家庄初小转到文川县东川小学去上学,并且跳一级,直接插入三年级。当小刚把这一喜讯告诉他妈的时候,正在擀面的竹梅扔下擀面杖,把小刚抱起来,亲着小刚的脸蛋说:“我小刚给我争了一口气。”

    小刚永远不会忘记他第二次踏进东川小学大门时的激动心情。三年前,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来到东川小学报名,学校因他年龄小没有收。他本来应该比他的小伙伴们低一级,他却用两年的时间把这一年弥补上了,他感到非常自豪。

    和简陋的史家庄小学相比,东川小学简直是另一个天地。

    庄严的校门坐落在铁道旁的一块高土掌子上,俯视着下边经过的一列列火车,使人感觉到这块偏僻的地方直通祖国的心脏,连接着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校门顶上悬挂着一块黑漆木匾,横书七个嵌金大字——文川县东川小学。

    使他感到更新奇的是,校容和他两年前来时大不一样。这年暑假,学校对校舍进行了维修,同时增盖了两间新教室。校门两侧的墙壁用白灰粉刷一新,办公室和教室全部安装了玻璃,光线明亮。

    从简陋破烂的史家庄初小来的小刚,一走进这所文川县有名的学校,顿时眼目一新,境界开阔,不由从内心发出赞叹。

    小刚插在三年级甲班,这是一间门朝东的教室,离水房和教务处都很近,门前几棵冬青树,枝叶苍翠。小刚年龄小,个子低,坐在第一排,他头一偏就能看见碧绿的冬青树,麻雀、斑鸠常站在树枝上伸长脖子向教室张望,小刚对这一点非常满意。上课时,他听讲的注意力常常被鸟儿吸引到教室外边去,他的心随着它们在蔚蓝的天空自由飞翔。

    小刚印象最深的是上第一节语文课。预备铃一响,全班同学都自动起立,等老师上课(这是小刚第一次遇到。他们史家庄初小的老师上课时,学生从不起立,直吵到老师进教室才安静下来)。第二次正式上课的铃声一响,老师庄严地走进教室,给同学们还礼,学生自动坐下。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连老师放粉笔的声音都能听见。学生都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的老师。而他们的语文老师——也是他们的班主任,是一个十七八岁小伙子,看上去和他们班的大男生一样大。小刚感到十分惊奇:他会上课吗?他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一点对小刚的第一印象特别好。

    “新同学可能不认识我,我名叫姚东顺。”他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小刚知道,这话是对他说的。他不理解:老师怎么还将自己的名字告诉同学?他们村的史老师从来不让学生叫他的名字,谁叫就挨板子。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牵牛花》。”姚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课题。他的粉笔字写得非常流利,字迹优美,正像他本人的外表一样——干净、利落、精干,圆圆的笑脸带着一种孩子气。

    “牵牛花我们也叫它串子莲,它的花形像喇叭,有粉红色的,有紫蓝色的。”

    听姚老师这么一说,有些同学拍起手来了:“就是的,蔓子可长了,我们家里也有……”

    姚老师从教案里拿出一张牵牛花的图画让同学们欣赏。然后又说:“同学们,假如你们是一棵牵牛花,你们每个同学都是这花蔓上的一朵,你们会想些什么呢?会谈话吗?会做梦吗?好,现在你们看着课文,听我朗读:

    “天快亮的时候,牵牛花骨朵儿在轻轻地谈话:‘天快亮了,太阳快出来了,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儿,想来跟落下去的月亮差不多。’……”姚老师用抒情的语调慢慢地读着,读得那么意味深长,真像牵牛花在悄悄地谈话一样。小刚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朗读,这声调好似涓涓的流水,又似濛濛的细雨,滋润着小刚的心田,使他深深地爱上了牵牛花——这一很普通、生命力很强的蔓生植物,也激发了他童真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着姚老师的语调,他自己给自己朗读,自己品味,觉得特别优美。

    这个学校的每一门课都有专职老师,不像史家庄初小,所有的课都由一个老师承担。

    期中测验的时候,他的成绩很差,语文得了3分,算术只有2分(当时学校实行5分制)。他不敢把自己的试卷展示在课桌上。班上同学开始对这个新同学投来轻视的眼光。抱怨声也传进了小刚的耳朵:“要不是他拉我们的成绩,我们班准超过乙班了”;“看样子挺聪明,才是个草包”……从这些抱怨声中,小刚感觉到全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自己仿佛是一个外星人,人家不承认他是这个集体的一员,使他感到非常孤单,同时产生了一种精神压力。唯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的姚老师对他还是那么亲切,和他谈了话,鼓励他加油。小刚知道,三甲班是全校的优秀班。学习成绩是班级评比的一个重要条件,自己没有为班上争光,反而拉了后退,这多么丢人!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迫使他下了最大的决心——赶#蝴认为自己学习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二年级的课程没有学好,因为他跳了一级,而且他们以前所用的多是自编教材,东拼西凑,内容之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