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渭水悠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十一章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史国锐和李济伦争吵后时间不长,省里突然来了一道任免令:免去王景陆云地委书记职务,调任平凉地区地委书记;免去吴启明陆云地区行署专员职务,任陆云地委书记;提升李济伦为陆云地区专员;免去史国锐陆云地区教育局长职务,任命其为陆云地委副书记兼行政公署副专员。这一重大的人事变动在陆云地委和行政公署引起强烈反响。从前与史国锐有罅隙的人感到慌乱无措,与史国锐过从甚密的人又万分得意。吴启明是喜忧各半,喜的是王景调走,拔掉了他的肉中刺,忧的是史国锐提升为副书记兼副专员,从另一方面又构成对自己的威胁。权衡二者,他认为得到的还是多,因为史国锐上边还有李济伦,李济伦是史国锐的对手又是他吴启明的得力干将,只要他和李济伦团结一致,史国锐要另行其是也是难以施展。

    对史国锐来说,这一突然的人事变动既在他意料之外,又在必然之中。三十刚出头的史国锐以他超群的才干和赫赫政绩很得省领导的赏识,他在全省教育系统的知名度也很高,一年前还曾有过调他任省教育厅副厅长的传闻。这次任免令公布以后,他并不志得意满,也不喜形于色,尽量表现出一种若无其事的态度,待人处事,一如既往,这种冷静沉稳的态度有一种大气,使一些人暗暗纳罕。他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曾作过认真的分析,结论是:有阻力,但问题不大。首先,他认为自己的主导思想是正确的,不管别人怎么认识他,他自己从来反对拉帮结派,他也没有把王景当成自己的靠山。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处理这个问题的。他认为凡拉帮结派的,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拉帮结派,别人会认为自己是拉帮结派,而且要把自己划到某一个派别中去。他确信只要自己的主张正确,符合党的政策,就是有阻力也不怕,只要工作就会有阻力。而对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来说,就是要不怕阻力,而且善于克服阻力。因此,他对自己的前景充满信心,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

    王景离任那天,国锐送王景到火车站,握手告别之后,他驱车到地委门前,从车上跳下来,想就近去拜望一下吴启明书记。

    吴启明的住处和地委机关是毗邻,是和市委办公楼同时修建的一幢新式建筑,外观不怎么样,里面布置十分讲究,国锐去过几次。

    按了一下门脑上的电铃,等了约有一分钟,来开门的是吴启明的夫人魏丽萍,一见是史国锐,笑态十分雍和,说:“啊,是你,什么风把你刮到这儿来啦,快请进。”

    史国锐笑道:“自然是强劲的东风,你看,门朝东,能不是东风吗?”

    “你真会随机应变。”魏丽萍笑道,她在前边引路。

    魏丽萍和史国锐可以说是老相识了,她是粮食局人事科科长,张灵芝的工作调动,她还助了一臂之力。她年龄三十一二,比吴启明小十二三岁,人很风流。五一年吴启明一到陆云,就被这朵交际花迷住了,和家乡的老婆离了婚,娶她为妻。她情愿和吴启明结婚,也只是看上了吴启明的政治资本。婚后的夫妻生活对她来说也不是很满意。吴启明尽管是个老色鬼,可由于年龄相差悬殊,魏丽萍总不免有一种失落之感。相形之下,对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史国锐,自然有一种龙凤之情。每次跳舞,只要史国锐在场,她就分外活泼,千方百计要和他跳,以致让史国锐身边的张灵芝都有些吃醋。这次史国锐登门拜访,她自然十分热情。一进二门,她就大声喊:“老吴,史国锐来了。”

    吴启明掀开门帘,露出一张虚胖的黄脸,先是一惊,随机又笑脸相迎:“啊,你来了,请进,请进。”

    史国锐走进客厅,和吴启明并排坐下,吴启明居上,他居下。吴启明把未启封的一包中华烟推到史国锐跟前,史国锐顺手拆开抽出一支,用打火机点燃,深吸了一口,环视室内,并不作声。

    “怎么样?喝茶还是先喝酒?”吴启明既随便又热情。

    “那就冲一杯茶。”史国锐笑道。

    魏丽萍用茶盘端来两杯茶,先把一杯放到史国锐跟前,再把一杯放在吴启明面前。

    史国锐端起茶杯,啜了一口。

    吴启明也饮了一口,问史国锐:“能品出这是什么茶吗?”

    史国锐摇头说:“在茶道上我的确是个外行,连茶的品种也说不出三四样来。不过这茶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香,一到嘴边,鼻子尖就有一种淡淡的花香味。”说得魏丽萍抿嘴而笑。

    吴启明开怀笑道:“这是产于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茶,我近来常喝这茶,味道的确不错。茶能清心润肺,提神明目,以后你还是多喝些茶。就说这碧螺春,你看,它是一种青绿色,初到水中,叶形蜷曲,成海螺状,逐渐展开,沉于杯底,可冲两三次水,第二次味道最香。”

    魏丽萍插话道:“就是不香,也叫你说得香了,真是王婆卖瓜……”

    国锐接上道:“这名字也叫得好听——碧螺春,仿佛一个女人的名字。”

    吴启明道:“管他什么春,只要好,咱喝就是了。”说着又啜一口,仰头一笑,说:“上级的这次人事变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