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面听他们的叙述,一面在悚然地转念,设想当时的情形。
当时的情形,可以说怪异其名,侍卫长手中有枪,那他是自尽的了!
总司令和参谋长当时虽然慌乱无比,可是也立刻看到侍卫长是头部中枪而死亡的。中枪的部位在太阳穴,子弹甚至从另一边穿了出来,当然是立刻死亡。
而更令得所有人吃惊的是:“书房中除了中枪身亡的侍卫长之外,并没有别人。”
元首呢?书房里并没有元首。
元首是应该在书房中的——他在书房发出命令,耍总司令等四人前来晋见,四人来到别馆,侍卫长清楚地告诉他们,元首在书房中。
当时谁也料不到会有这样惊天动地的意外发生,所以侍卫长说元首在书房,四人没有不相信的理由。
等到意外发生,侍卫长死亡,自然不能再说有关元首进入书房的情形。可是当时还有很多侍卫是同时看到元首进入书房的。
他们说法一致:元首在当天早上八点时到达别馆,由侍卫长和四名侍卫迎接进来,直接进入书房。
进入书房之后,不到三分钟,侍卫长就奉召到了书房门口,很多人都看到元首打开房门,向侍卫长发令,要侍卫长通知总司令等四人立刻前来晋见,然后又关上了门。
所以元首应该在书房里。
当然他也有可能离开书房,不过绝对不会从走廊离开,在走廊中有许多侍卫,除非元首会隐身法,不然一定会被人发现。
他要离开书房的唯一可能,就是经过花园,攀过围墙,通过布满高压电铁丝网的壕沟离去。
当然,元首为什么要这样大费周章地离开,同样不可思议之至。
当时总司令他们在书房团团转,乱了好一阵子,才想到元首可能经花园离去,他们也发现通向花园的玻璃门半开着,那就更增加了元首由此离去的可能性。
总司令和参谋长爬上了围墙,发现铁丝网仍然通电。
他们当然知道元首可以控制电流的开关,也就是说,元首有可能关上电流,跨越铁丝网,离开。
可是两人却怎么样也想不出元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离开。
而且侍卫长又为什么要自杀呢?
又为什么他在自杀之前要发出一下惨叫?
一般来说,人发出这样可怕的惨叫,多半是因为突然之间看到了极其可怕的景象之故。
然而书房中并没什么可怕的景像,只是元首不在书房,如果侍卫长发现元首不在书房,他最多感到惊讶,就算极度的惊讶,也不至于发出那样的惨叫。
所以有可能是在侍卫长打开门,进入书房的时候,书房中确实有非常可怕的景象,这种景像非但令得侍卫长惨叫,而且剎那之间,他的精神为之崩溃——他完全无法随这种可怕景像带来的冲击,所以他别无选择,就举起枪自尽。
这样的分析,听来可以接受。可是问题在于,何以当不到一分钟,参谋长他们进入书房之后,这“非常可怕的景像”就不存在了呢?
根据总司令他们的叙述,我实在没有法子设想究竟在书房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继续说他们发现元首不在书房之后的情形。
元首的行踪一向很是诡秘,在很多情形下不让他人知道他身在何处——替本身制造神秘感,是统治权术之一,总司令他们倒也早就习惯。可是这次由于有侍卫长自杀事件在,他们就感到自己的安危也受到了威胁。
因为侍卫长是元首最亲信的人,如今不明不白死在这里,元首要是追究起来,他们也就难逃罪责!
而且他们不知道元首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在书房的。如今已经过了十二小时,那就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那时候他们真是六神无主,除了等待元首出现之外,一筹莫展。可是又等了十二小时,元首还是踪影全无。
这时候他们想起元首和陶启泉的关系。他们知道这几十年来,元首的地位稳固,主要是依靠军队,而军队依靠巨额的金钱来维持,金钱则来自陶启泉。
所以陶启泉等于是元首幕后的维持者。元首也曾经说过。国家要是有了什么难关,除了和陶启泉商量解决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所以他们就和陶启泉联络,要求陶启泉到加城来。
他们未曾和陶启泉透露元首失踪的消息——事实上他们把这件事隐瞒得十分好,除了他们四人之外,其它的重要官员也都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所有别馆的人员都一律不准离开,总司令又调来一批部队,加强对别馆的守卫。
他们没有想到,元首和陶启泉之间有随时可以联络的直通电话。
也正因为如此,陶启泉认为如果真有什么事,元首一定会和他直接联络。
所以他并没有把总司令他们的要求放在心上,他或许是真忙,或许只是为了和水荭幽会,只是派了温宝裕做代表。
总司令等四人,已经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看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