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两百零三章 徐卫前途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俊俏的脸孔在这堂中很是扎眼。见官家问起,立身答道:“陛下恕罪,臣是在笑女真人下了一招臭棋。”

    好狂妄的小子!你入中枢才几天?敢说这样的大话?一时间,群臣三三两两交换眼色。都有心看这个折仲古要什么狂语。

    赵桓一手提拔了折彦质,让他年纪轻轻已经位列执宰,不难看出对其寄予厚望。此时亲切地问道:“哦?仲古何出此言呐?。

    折彦质先朝何栗拱拱手,称赞道:“何相之言,可谓一针见血。耿相之见,也不无道理。不过,依臣看来,女真人这一手还另有目的。臣料,女真人此时也明白,想要一举鲸吞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既然鲸吞不成。那便蚕食。诚如耿相所言,两河民风剁悍,誓不屈服。金国想要站稳脚根。掩人耳目,用我朝叛臣的确是个办法。可高逆等辈叛国。举世尽知,金人若用其为下属,与掩耳盗铃何异?因此,臣判断,高逆为河北东路军政长官,只是第一步,金人还有后招。”

    一语惊四座!悄的不仅仅是折彦质的见识。更是女真人的野心!难道他们是想,,

    赵桓显然也听明白了折仲古言下之意,勃然色变道:“金贼安敢如

    ”。

    “陛下息怒。仲古既说这是招臭棋,想必有其道理,不妨先听听徐绍朝折彦质望了一眼,朗声说道。

    赵桓仍旧余怒未消,忿然道:“他日若能擒此逆臣。必腰斩于市!与郭逆”语至此处,忽然想到被徐九押回来的郭药师还未处理,便问于众臣,得到的答复说,且关着呢,等候陛下落。

    “杀!此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三日之后明正典刑,枭示众”。赵桓切齿道。

    四月上旬。东京开始改编在京部队。常捷军重新确立了番号,收拢马步军,共计三万余。众所周知,常捷是从前童贯亲创的一支精锐,童贯倒台之后。常捷军成败为无帅之军,被打散处理。分隶姚平仲,徐卫,徐原,徐胜等将。如今又重新成军,引起各方注目,由谁来统领,几个将门都在暗中较劲。

    据传,先有意的是姚平仲。虽然这厮在此次抗金作战中没立下殊勋,但赵桓对他高看一眼,擢升“承宣使。”可视为“预备节度使。”战事结束后,姚希晏郁闷得不行,手里有精兵强将时,他听信小人之言,没能建功。等徐家兄弟抽走了常捷精锐,他带着一帮河北烂部队围滑州想要建功时,又无力回天。现在常捷军重新建军,正是个机会。

    其次,因攻辽大败而遭贬的刘延庆,因为其子刘光世率西军入京勤王之功,如今官复原职,为马军副都指挥使,也有意执掌常捷军。

    可让这两家意外的是,朝中说得上话的重臣,居然大多推荐徐九。建议将徐九擢升为殿前都虞侯,统率常捷军,以拱卫京畿。又说徐九性忠勇,每临大事沉着冷静,敢为人不敢之事。官家身边,需要这样的年轻干才。

    赵桓大喜。正中下怀,于是便想命有司下达任命。可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人跳出来唱反调。而这个人,居然是徐卫的亲叔叔,枢相徐绍!

    这日,为表彰抗金有功之臣,皇帝带领着文武官员前往玉津园射猎。姚平仲、刘光世、何蓟、张伯奋、张仲熊等一班年轻武臣奋力卖弄,各展武艺。看得赵桓是心情大好,对左右大臣说,朝中无大将,此辈皆虎儿。他日当居帅位。

    耿南仲适时说。若论虎儿,徐九紫金山一战成名。大河两岸皆称“紫金虎。”何不命徐九露一手?赵桓从其言,便命徐卫出射。

    哪知徐卫却推说不擅骑射,惹得耿南仲大怒。指责他有欺君之意。赵桓却不放在心上,丝毫不加勉强。

    射猎中途。官家骑御马,领三五内侍,只命徐绍陪同,在玉、津园中游玩,远离大队。

    大宋由太祖皇帝陈桥兵变而立,赵家老祖宗虽是武臣出身,但自此以后历代君王皆遵守“扬文抑武”的祖宗家法。因此,出了不少满腹诗书,博学多才的天子,甚至赵估这样书画双绝的奇才。独独没有哪个皇帝是擅骑射。精武艺的。

    然而,赵桓今天刷旦前来射猎,甚至身着戎装,联想到他开“详议司。”大张旗鼓讨论祖宗家法,这位新君想干什么,很令人费解。

    “徐卿行至一处,景致颇为秀丽,赵桓勒住了缰绳,想是身上那副铠甲不轻。他有股浑身都不自在的劲儿。

    “臣在徐绍武臣出身,骑猎对冉来说小菜一碟。

    “你是徐子昂的亲叔父,没错吧?”赵桓这话就问得怪了,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七父徐彰,与徐绍是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他不是徐卫嗓股微又是什么?

    徐绍应是,赵桓转过头笑望着他:“那联就不明白了,这些人入仕为官,固然是为报效国家,但封妻荫子也是目的。谁不指望自家后人有个前程?徐卫既是你亲亲侄子,爱卿何故几次三番挡他前途?”

    徐绍知道。前两天官家几乎命有司下达任命,要提拔老九作殿前都虞侯。可自己力谏不可。天子这是问难来了。

    其实谁不希望子侄们高官显贵?老九要是当上殿前都虞侯,早晚将成殿帅,那是何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