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态势?
两种极端的态度,却都是不得已。也都逃不过。
红楼梦的作者曹公,作为文人,固然会欣赏黛玉清楚明白,却不肯随波逐流的风骨,但也看出了宝钗的无奈吧?大环境下,不管是怎样的人,都无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所以,在他的笔下,两个人也始终是相提并论的。也或者可以说,宝钗的行为,是黛玉的某种延续。
清高自守,这种高洁孤傲的品质,在这浊世之中,要么就用死亡来延续,要么就只能最终随波逐流——如同宝钗。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
想起那篇高某的狗尾续貂,风清是一向不屑的,但现在,黛玉回想起来,却不免十分喜欢这句话。唯一喜欢,这一句话。
琴声随着她的想法不停的变幻着,时而开阔,时而又充满了忧愁的感觉。悲悯、哀怜、困惑,不一而足。虽然有些杂乱,却是紫鹃也能从中听出明晰的感情来。
她正想打断,黛玉的琴声,便忽然自己断了。
嘎然而止,就好像是琴弦忽然绷断了一般。
她顿时大惊。
黛玉自己却只是有些乱乱的,看着紫鹃冲上来关心的询问,只是不答。天色已晚,船队的速度自然是慢了,几近于无。而她那功法,又对人的生机感觉特别清楚。
刚才……她似乎觉得,有一股庞大的气息跟在不远处?
果然,在风清的记忆中算是“古代”的现在,“高人”果然比较容易碰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