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怎么停下了?”
大运河另一边的岸边,在这个黄昏时分也没想着休息,只是慢悠悠的赶路的两个人,其中有一个勒住了座下的马匹,这让他的侍从大为不解。
“有琴音。”被称为“少爷”的年轻人右手轻轻的扣着马儿的脑袋,有些沉思的说道,一边望向了江中。
侍从努力的侧耳倾听,却什么都没听见,“怪了,少爷哪里有琴音?深九我怎么听见?”一边说,他又有些发冷的四下张望,“该不会……该不会是遇见什么山精艳鬼了罢!?”
“什么山精艳鬼!”年轻人在马上就一脚虚踹了过去,马上的动作,那份俐落潇洒的劲儿,让人很容易想到马上民族的后金。
他指了指江中迤逦而行的那支灯火通明的船队,“声音是那儿传来的。”
只不过,那种琴音……难道那船队上竟有高人不成?
少爷马上功夫好,侍从的本领就不怎么样了,他差点儿就被少爷的脚给踹下了马去,好不容易才稳住了身子,往那边一看。
“这么远也能听见,少爷真是好功夫……咦?肥羊啊!”
以他的眼力自能看出,这支队伍,前面几艘灯火通明的是住人的,后面的那几艘,趁着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灯光就能看那吃水的深浅,船的样式等等,便能看出来,是装了金银的。
“还有军士护送?是什么朝廷大员告老归乡么?”
“你这什么眼神!”少爷又虚踹他一脚,“不要说我们这一路不好惹事……呸!你家少爷难道是强盗盗贼不成?别给我海盗窝子待了几年就真成海盗了。要是那样,我燕家可不收留你!”
深九连忙一迭声的应诺。
“不过……”那少爷却又沉吟起来,过了一阵子才说到,“你想办法去打听打听,这是什么船队罢。”一边说,他一边冷眼将侍从深九眼中暴闪的光芒给压了回去。
“别打什么坏主意。只是难得罢了,那船上,有一个少见的高人呢。”想起刚才听见的琴音,“少爷”缓缓地说道。
黛玉对此自然是毫不知晓的。那位“少爷”因为听琴而流露出的气息让她也感受到了一个“高人”的存在,感慨了一番这个世界的现状,但她并不知晓,这是个什么人。
当然更不会想到,正是因为她感觉到的这个“高人”,她需要“经历”的便将远不止在贾府中的数年了……
而那个少爷,说出“高人”这个词来的时候,也自然是没有想到,弹琴的只是一个表面上只有十岁多的女孩子。
京杭大运河,连通了北京与江南。
后金帮助卫朝得了天下,却反而成了祸乱,逼得当时的太祖迁都到了北平,那里也就被称作是北京了。百年来,能够把后金据于关外,没有落到北宋那般尴尬的境地,可说除了这些年不断出现的良臣猛将之外,京杭大运河的修理、疏通、大力应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即使是海运的发展,京杭大运河也依然是国内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让南边的物资能够快速的、源源不断的运到北方,甚至送到前线,其地位无可取代。
修建这条大运河的杨广,并没有后世普遍认为的那么荒淫。作为臣子而反叛了的唐朝皇帝,毫无疑问对他进行了抹黑。相反的,想到了修建这条大运河的杨广,应该是一个相当有大志的人,所以即使是认为他荒淫的后人,也不得不发出“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感叹。
——黛玉会研究这个,是因为她最近在看报纸。报纸上面恰好有文章讲到了唐朝历史和大运河。
不同于风清记忆中的邸报,这已经是相当“正常”的报纸了,虽然依然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并没有其他的报纸发行。但难道后世的报纸,就不是政府的喉舌了?
当然,如果在贾家,这些报纸是看不到的。即使是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却也不是内眷应该阅读的读物,不会流入到后院来的。这一次,却是在船队靠岸的时候,听说有采购事宜——这方面贾琏倒是没有忘了黛玉,但黛玉身在孝中,兼且身边没有几个人,像她这样的大家小姐却是不好带几个贴身丫环就出门的,所以只能在船上带着——黛玉委托贾琏买来的。
她要求的是历史书籍,贾琏虽然对她带着的全是书,还要买上一堆书而觉得特别的怪异,但到底还是答应了。毕竟也只是顺路的事,钱又不用他出。所以非但买了许多书,还把近日的报纸也买了来给她。
这一日,已经靠近京城,见船队难得停下修整,黛玉便吩咐紫鹃,现在距离贾府也不远,可以准备给贾府个人的礼了。
只是她此时刚刚丧父,这一次回南,哪有什么空闲?自是一点儿姑苏维扬的土产都没有买,紫鹃应了一声就想准备,待要动手的时候却愕然发现,似乎没有什么好拿来送礼的。只得又回来问黛玉。
“自家亲戚,何必那么客气?”坐在一边看书的黛玉头也未抬,只是有些讽刺的回答,只是这嘲讽,却不是紫鹃能听懂的,“我林家从祖先便是世代书香,从不在那些古董玩物上上心,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