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林妹妹起的这名字是极好的。”
李纨的脸色便更好了。贾兰更是从若有所思变做了恍然大悟之状,忙站起来行礼道,“多谢林姑姑、宝二叔赐名。”众人忙笑道,“此时不必多礼”,又让他坐回去了。
黛玉却是不免在心中一叹。
贾兰在红楼故事中,最终是“今嫌紫蟒长”的一群,她才用这个名字试探,谁料虽然被接受了,却也在同时全被曲解了。
宝钗则是又看了一眼宝玉。
虽然宝玉赞同了黛玉的意思,她的心里却有些别样的惊奇——什么时候,宝玉也能说出“纵居庙堂之高”,而不带任何贬义的话来了?
别号起过,便是做诗。这次的做诗,倒是和元宵时的那一次相同,是原着中有的。韵虽然稍有不同,但大家做出来的东西倒是大致没有变。
在李纨的评判下,诗做得大气沉稳的宝钗摘取了这第一次诗社的状元之名。黛玉两个灵魂在风格上倒是一致,做出来的诗依然是风流别致的类型,虽然得到了迎、惜两位姐妹和宝玉的赞赏,但怎奈李纨才是最终的评定者,自然落到了第二位。
令人惊奇的是,贾兰的诗才倒也不错,虽然还比不上几个长辈,却是年龄所限,不过,却已经有了大气雄浑的雏形了,如果能够专心于诗词,难保未来不是又一个大诗人。
倒是宝玉,他的才气本不止于诗社中表现出来的那些,只是因为心有挂念,就不免发挥的失常了几分,不过和探春的诗差不多。
大家写了诗,又看了一回,论了一回,这第一次的诗社便散了,李纨自己回去准备下一社。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也没有什么奖惩章程。
黛玉虽与宝玉同路,却并不想与她同行,探春送她们出了门之后,她就自己带了雪雁要回到潇湘馆去,谁料,走到了半路,宝玉的声音还是出现在了她的身后。
“林妹妹,等等!”宝玉在她身后叫道,一边又疾步前行,几乎都有些小跑了。
黛玉本来不想理会他,只是想到,刚才她给贾兰的名字虽是戏谑之言,却也难保被人误会,何况还被宝钗那样解释了。还是靠他帮忙圆了过来……于是又不知道该不该停步了,一时间倒有些犹豫。
而这时,或者是因为四下无人的缘故,宝玉却在她的身后,小声而急促,又十分委屈的叫了出来,“林妹妹,难道我竟犯了这样大错,你竟连让我辞行的机会都不给了不成?”
辞行?
黛玉一愣。这个词汇,终究是让她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