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是要看到上古时代的天文学成就。中国的天文学到底能够古老到多久?这是一百多年以来,世界科学史上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中国天文考古学的研究呢!现在呢!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过去的不成熟的认识,我们现在先看一个图,这个图像反映的是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它的碳十四测定年代是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左右,我们再看一个比这个更详细的一个线图,这是一个照片,这个图的左侧,就是它的一个平面图,这个墓葬的平面图,我们看这个平面图,非常奇特,反映到这个墓葬非常奇特,在仰韶文化中,在当时四千五百年前,这种形式的墓葬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它这个墓葬的方位呢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是这样一个形式,我们看它的南边是形成一个圆弧的形状,而北边是一个方形,东西两侧还有一个弧形的这么一个龛,靠南的中央是墓主人,他的头是向南的,墓主人的身旁,东西两侧,还有他的脚下,他北侧有三具殉人,据人骨的研究,墓主人是一个老年的男性,而这三个殉人是三个孩子,尤其奇特的是在墓主人的两侧和他的脚下,有三组由蚌壳组成的图像,用蚌壳摆放的图像,其中在墓主人的右侧,也就是靠东的方向,是一个蚌龙,在西侧也就是靠左的这个方向,是一个蚌虎,而在墓主人的脚下,是有一个蚌摆成的一个三角形,类似梯形那样的,一个三角形,另外在三角形的东侧还摆放了两根人的胫骨,这个图像到底说明了什么?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图,跟它对比一下,我们可能会有一些了解,我们看这个图,这个图呢,是出土在湖北曾侯乙墓的战国初年的一个漆箱盖,这个箱盖上画了古代的二十八宿星图,这个箱盖的中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特别大的一个斗字,就是北斗,它表示北斗,是个“斗”字,这个斗字的周围,斗字的四周一个圆形的,书写的是二十八宿的宿名,另外在箱子的东侧也就是靠左手的这个位置是一个龙,而他的西侧是一个虎,我们把这个图像和刚才发现的那个濮阳西水坡的墓葬图像把它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两个图像所反应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些细节,我们看下边这个图可能会更清楚一些,我们可以发现在右侧这个虎的腹部的下边,有一个类似于火焰一样的形状,我们再看这个濮阳的这幅星图,我们看在右侧这个虎的腹下也有一堆蚌壳摆放的这么一个东西,只是由于它可能散乱了,我们现在看不清楚它的形状,证明当时这儿也有一个图形。所以这些细节就是完全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证明这两幅图像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不可思议的是它们俩相差了四千年。
现在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濮阳的这幅星图,濮阳的这个墓葬,蚌壳的内容所反映的实际就是我们今天所能够看到的最古老的星图,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星图,当然了,濮阳的这个星图,这个蚌塑遗迹,它所能够告诉我们的,还有很多细致的一些内容,比如说我们看这个北斗,人们可能会问,这个北斗为什么不全部由蚌壳来摆放,为什么要特意还配两根人的胫骨呢,这种设计是非常奇特的,它就和古人的观象授时的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说中国的古代天文学有这样一些特点,因为观测者地理的纬度是在黄河流域,也就是北纬35度左右,所以他重视的天区,他所重视观测的天区,只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北极所在的北天区,还有一个就是黄道和赤道附近的星,这个黄道和赤道是天球的黄道,天的黄道和天的赤道。那么北极附近重要的一个星官就是北斗,古人就是通过看它来决定时间,这个和古人的一些独特的一些文化理解是有关系的,我们刚才说了,极星可以叫帝星,古人很早就发现天上星星的运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极点,一个点来运转,而这个点不动,这个点就是极,就是北天极。那么古人用最靠近北天极的一个星,来表示它,这就是极星,那么天上的星都是在围绕这个极点,这种运动的现象,就如同地上的人群、人臣,在围绕着帝王运动一样,所以,这个极星人们也叫它帝星,北极的地方,极星也就是被认为是天神上帝居住的地方。而北斗呢,在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充当过极星,因为岁差的缘故。北斗的位置比今天更接近北天极,我们看这个图上,右边这个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北极是围绕着一个黄极在做一个圆周运动,今天的北天极就是在十字交叉这个位置,而公元前2400年前的北天极呢,是在它的西北的方向,就是我们右上的这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极点和北斗的位置,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在那个时候,北斗比今天要更靠近北极。因此,北斗呢!在历史的一段时间曾经充当过极星,古人就把它认为是天神上帝居住的地方,而北斗围绕着北天极做周日和周年的运转,就像天神上帝坐着车子,在天上巡游一样,随着地球的自转,北斗围绕北天极它可以做周日的运转,它的斗柄在每天晚上不同的时间就会围绕着北极做旋转,它的方向就会改变,人们就通过这个可以知道夜间时间的早晚,又由于地球的公转,围绕太阳的公转,那么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