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围绕北天极呈周年的旋转,那么北斗呢,又会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改变方向,人们看到这个现象,就可以根据这个现象,来决定一年的季节的更替。这样,古人就建立起了最早的授时系统。我们看看古人对于北斗认识的这个时间是非常早的。我们看这个,这幅图是河姆渡文化,发现的一个木制的北斗,它的时间距今是七千年,七千年以上。是在那么早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了北斗,并对它有了很认真的观测证明,这幅图是发现在陕西延安的一个石刀,这个石刀非常大,50多公分,磨制得非常精良,我们看这个石刀上刻着七个孔,这七个孔你们把它连起来就是北斗的形象。这幅图反映的是商代的甲骨文里边,商人对于北斗的一些祭祀的内容,这幅图是东汉时期的武梁祠的石刻画像,它反映就是北斗帝车,北斗帝车的图像,我们看到北斗上坐着一个人,那个人在当时就是被认为是天神上帝,所以《史记·天官书》上就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所有的这些时间都是要靠它来定,所以北斗呢,是天文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星官,我们知道北斗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得到,如果人们想了解白天的时间,或者是更准确的时间的变化,怎么办,于是人们就学会了一种新的记时的方法,这就是立表测影,最原始的表呢叫做髀,就是一个人骨的骨字,右边一个尊卑的卑,叫做髀,它实际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木杆,这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文学仪器,那么人们根据这个髀所投射的日影的变化,就可以决定时间,因为日影从早到晚,它会不断地改变方向,人们观测它就可以知道白天时间的早晚,这个方法后来就直接发展成为日晷,就是古代记时用的日晷,另外呢,日影在每天的正午的时间,随着不同的季节,它的长度,日影的长度又会不断地改变,人们根据这种变化就可以知道季节的更替。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对于这个“髀”字含义的解释有两点非常值得注意。第一他们认为这个“髀”字既是人的腿骨,同时又是测量日影的表,它有双重意义,有一个意义就是人的骨,腿骨。另外一个意义就是测量日影的表,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呢就是髀作为测量日影的表,它的高度统统都规定为八尺,这恰好等于一个人的身高,所以这些线索呢,就使得我们知道了,早期人类通过立表测影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通过人身自己认识自己的影子来得到的,也就是说,人体在作为一个生物体的同时,其实还曾经充当过最早的测影工具,因为他们可以看到自己影子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变化,最后学会了立表测影,因此圭表实际是从人体测影发展来的。因此早期圭表的设计,也就必须会模仿人的高度设计,它都是八尺,而“髀”字的本义,也就必须会具备人骨的这样的一个意义,那么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这个北斗用两根人骨来表示它的斗的那个斗柄的部分。这恰恰就是古人对于用北斗计时和立表计时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这种设计是非常的巧妙的。这个墓葬中由于有北斗的存在,那么,它的全部的蚌塑的星象的含义我们用天文学去解释它,应该是毫无问题的,因为所有的蚌塑必须被视为一个整体,那么有北斗了,其他的龙和虎也就一定具有天文学的意义。
这个龙虎看起来要比北斗形象一些,但是它的天文学的意义,可能并不是像北斗那样广为人知。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龙虎在天文学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天文,天文是什么,天文实际就是天象,这个“文”字实际就是纹样的“纹”的古写,天象也就是天上的图像,那么古代人认识星并不是一个一个单独去认识它的,而是他观测天上的不同的星星组成的一个图像。并且用这些图象所像的那些物去命名它,这就是图像天象,这就如同今天西方天文学的星座一样,我们在西方天文学经常可以讲,这个星星像一个熊,叫大熊星座,是吧,那个像猎户,那叫猎户星座,也是图象,古代中国也是这个样子,不过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命名的方法,最主要的当然就是二十八宿,那北斗它也是一种图像,二十八宿都有自己的命名,那么在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当中,最重要的象有四个,就是龙虎,还有鸟另外还有鹿,那么鹿这一象后来到晚期发展成玄武,玄武就是龟蛇合一,龟蛇结合这样一种图像,这种东西我们现在在史前的天文学里都可以找到,就是它们这一些变化的痕迹,我们现在都可以把它们梳理出来,那么古人为什么会重视这四个象,因为它们在历史上的某一段时间,曾经充当过时间的指示星,它指导人们的时间,那么古代的时间最重要的实际就是四个点,就是两分,和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就这四个点,而这四个象就曾在历史上的某一些时期,充当过这四个点的标准星象,实际上它们当时都是一些要么是某一个很小的一个象组成的,要么是一个若干星座组成的一个比较大的象,比如说我们看右边这个星图,我们看北斗那个勺柄指向的那个方向,就是右手的方向,就有角、亢、氐、房、心、尾,这样几个星,这几个宿,实际在古人就把它认为是龙宿,龙星图,而这六个宿的宿名,它的名称都是得自于龙的身体,角就是龙的角,尾就是